1. 简单百科
  2. 肾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

肾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

肾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renal artery embolism and thrombosis)指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肾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关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该病比较少见。

肾动脉血栓可因血管壁病变(创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或血液高凝状态而产生;肾动脉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偶有心脏外的来源。临床上肾动脉小分支阻塞造成肾缺血可无症状,而肾动脉主干或大分支阻塞却常诱发肾梗死,引起患侧剧烈腰痛、脊肋角叩痛、蛋白尿、血尿等。该病诊断关键在于警惕高危人群,如外伤后、风湿性心脏病和大血管炎等患者,如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更能早期发现。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造影剂的缺损或折断,可明确血栓和梗死部位。该病其他常用的检査手段包括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等。

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应尽早治疗,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取栓、经皮肾动脉插管局部溶栓,全身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该病预后多与原发病因素、栓塞速度和范围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预后较差者有:外伤性肾动脉血栓(因常合并多器官损害)、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肿瘤患者等。

1856年,Traube(特劳伯)首次报道了肾动脉栓塞。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肾动脉造影被应用于临床,才可做出肾动脉狭窄的病因、病理诊断。1954年,Freeman(弗里曼)首先报道采用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治愈1例肾动脉栓塞患者。

病因

肾动脉血栓

腹部钝器伤是主要原因,往往发生于打斗或车祸后,撕裂或挫伤造成肾动脉主干或分支血管损伤,易于发生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左侧。其他诱因还包括肾动脉球囊扩张、主动脉或肾动脉造影、肾移植术后等。

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瘤、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梅毒、怀孕、其他获得性高凝状态。需注意的是,大部分先天性高凝状态患者往往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而非动脉血栓。

肾动脉栓塞

肾动脉栓塞的栓子90%以上来自心脏,特别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如合并房颤、心内膜炎等更易发生。其他也可来源于心脏外,由肿瘤栓子或脂肪栓子引起栓塞。

流行病学

肾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比较少见,其可导致肾动脉闭塞。尸解资料显示肾动脉闭塞导致的肾梗死发生率1.4%。急诊科收治的肾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肾梗死发生率为0.004%~0.007%。对250例因创伤行肾动脉手术的患者的分析中,肾动脉血栓的发病率达52%。一个样本量约30000人的大样本丹麦研究显示,心房纤颤患者发生周围动脉血栓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其中女性的相对风险为5.7(95%CI 5.1~6.3),男性的相对风险为4.0(95%CI 3.5~4.6),发生肾动脉血栓的比例约为2%。

病理学

肾动脉血栓或栓塞导致肾脏的缺血,最终致肾梗死。第一小时肾梗死呈锥形,为红色,数小时内梗死区域变灰色。坏死区域最后由胶原蛋白代替。肾梗死仅累及肾皮质。首先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崩解坏死,肾小球毛细血管淤血扩张和漏出性出血。随着病程进展,最后机化,形成瘢痕,肾脏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凹陷。

临床表现

临床上是否出现症状及症状轻重,主要取决于肾动脉阻塞程度及范围。肾动脉小分支阻塞造成肾缺血可无症状。而肾动脉主干或大分支阻塞却常诱发肾梗死,引起患侧剧烈腰痛、脊肋角叩痛、蛋白尿及血尿,典型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肾梗死

首发表现为剧烈的腰痛、腹痛或背痛。也可出现系统性表现如发热、恶心等。

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

超过一半的该病患者由于肾缺血引起继发性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而发生高血压,甚至可以表现为恶性高血压。病变好转后,部分患者仍会遗留持续性高血压。

肾外栓塞

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外栓塞表现,如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肠系膜和肢体缺血等。

检查诊断

检查

可见外周血免疫细胞升高、蛋白尿、血尿脓尿等。肌酶谱可增高,如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

无创性检查: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査可作为初筛,可发现肾动脉主干或大分支的血栓,但其敏感性差,较多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故有较高的误、漏诊率,如临床上高度怀疑该病,还可行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CT或MRI等检查。

有创性检查: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由于可以使用等渗或低渗造影剂,且显影分辨率大大提高,故造影剂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已大大降低。该类病变的典型改变为造影剂充盈缺损或呈截断性改变。

诊断

放射性核素肾显影检査,若存在节段性肾灌注缺损(分支阻塞)、肾灌注完全缺如(肾动脉主干完全阻塞),则提示该病。最直接、可靠的诊断手段仍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造影剂的缺损或折断,可明确血栓和梗死部位,并能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利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SA)可以减少造影剂使用量,提高安全性。

CT检查是肾动脉闭塞的最佳诊断依据。CT具有准确、快速以及能够识别外伤性相关损伤的优势。对于血肌酐水平\u003e2.0mg/dl(176.8μmol/L)或 eGFR\u003c60ml/(min·1.73m2)的患者须警惕造影剂肾病。对于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或合并糖尿病、高龄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其他检查以代替增强CT检查。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适用于无法接受增强CT检查的高龄或糖尿病患者,但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进行该项检查需谨慎。在诊断急性肾动脉闭塞时不推荐使用同位素肾图、排泄性尿路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由于侵入性血管造影检查本身有造成肾动脉闭塞的风险,故仅在诊断不明确或考虑行经皮再灌注治疗时进行该项检查。对于疑似肾动脉栓塞的患者要进行心动超声图检查,寻找心脏内有无可疑栓子。对于非外伤性血栓形成的肾动脉闭塞患者,应评估是否存在血栓形成倾向、血管炎或者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该病关键在于警惕高危人群,如外伤后、风湿性心脏病和大血管炎等患者,如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更能早期发现。特别是已有基础肾脏病患者,如对比原有的相关基础检查,突然出现尿蛋白量增多,新发生的血尿及无菌性脓尿血肌酐水平较前增高等,更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胆囊类、胰腺炎等急腹症

急性胆囊炎患者有发热、腹痛、黄疸等“夏科”三联征,查体墨菲征阳性,腹部B超可见到胆囊炎症或胆石症的存在;急性胰腺炎腹痛可呈“腰带状”,血、尿淀粉酶的增高及动态曲线有确诊意义。

其他肾脏疾病

肾结石尿路感染可出现类似肾梗死的症状和体征。也可出现一过性血尿,但肾功能受损轻微或正常,无高血压血清酶学增高。

其他部位动脉栓寒

十二指肠淤积症闭塞引起肠缺血坏死的早期表现与肾梗死相类似,但腹痛重而无固定压痛及反跳痛是前者特点,病情发展可出现血便或呕血。不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也可与急性肾梗死混淆。动态观察心肌酶心电图的演变很重要,核素心肌热区显像如发现节段性心肌异常浓聚可以辅助诊断。

治疗

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应尽早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取栓、经皮肾动脉插管局部溶栓,全身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控制血压、充分补液和及时肾脏替代治疗等对症治疗亦能改善全身一般症状,为病因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外科治疗

对于急性双侧肾动脉血栓或单侧肾缺如肾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特别是外伤者,首选腔内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溶栓治疗,甚至血管重建术。对于非外伤性肾动脉栓塞者效果尚有争议。血管重建手术相比药物治疗,死亡率较高,且肾脏存活率无明显改善,因此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以下是提示外科治疗效果好的因素:①年轻、无基础慢性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者;②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③仅部分肾组织梗死者。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推荐发病12小时以内溶栓效果较好。由于在动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或链激酶,操作方法简便,尤适用于危重患者,且起效快,药量小,全身出血风险较低,已取代全身静脉溶栓,使用较为广泛。但仍需严密监测纤维蛋白原浓度,维持其在2g/L左右。

抗凝治疗

无论外科治疗还是动脉溶栓后,都应把序贯抗凝药作为基础治疗,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凝因素不能去除者,旨在预防新发血栓的形成。

由于普通肝素需要频繁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注射方法不利于患者长期使用,所以多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口服华法林,对于伴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通常优选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NOACs),所有NOACs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在选择用药时还需要依据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进行剂量调整,重度肾损伤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u003c30ml/min]谨慎使用。另外,由于肾动脉血栓形成中血小板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也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相关药物有双嘧达莫吲哚布芬等 )。

对症治疗

如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10~140/70~90mmHg)、及时透析治疗等。需注意的是,虽然该病高血压的发生多为肾素依赖型,但由于较多患者会同时出现肾功能损伤,所以此时若考虑使用RASI(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应严密监测肾功能及血钾水平,以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同时患者还需要密切的医疗监护,往往需要肠外营养,充分的补液支持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预后

肾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预后多与原发病因素、栓塞速度和范围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等有关。预后较差者有:外伤性肾动脉血栓(因常合并多器官损害)、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肿瘤患者等。

肾动脉闭塞死亡率较高,特别是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与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相关。接受血管重建手术的完全性肾动脉闭塞患者的死亡率高达11%~25%。

历史

1856年,Traube(特劳伯)首次报道了肾动脉栓塞。

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肾动脉造影被应用于临床,才可做出肾动脉狭窄的病因、病理诊断。1954年,Freeman(弗里曼)首先报道采用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治愈1例肾动脉栓塞患者。1955年,Hurwitt(休伊特)进行脾肾动脉吻合术治愈1例左肾动脉阻塞察引起高血压的病例。1956年Poutasse(普斯特塞)应用自体动脉移植治愈1例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

研究进展

2021年,石静、谢军等人报道了一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联合双侧髂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急性肾动脉血栓”。患者急诊主动脉CTA(CT血管造影)提示右肾动脉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后引入5.5 F Fogarty球囊导管行肾动脉血栓取栓,围手术期常规抗凝、活血化瘀药等治疗,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患者1周后出院,门诊建议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出院后1、3、6个月门诊随访,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资料

renal artery embolism.ICD-10 Version:2019.2024-04-10

renal artery embolism.ICD-11.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