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故居
李达故居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区,北依湘江,两岸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正面一条公路直通故居门口,交通便捷且风景宜人。故居墙壁上至今保留着李达同志亲笔题写的"辅仁小学"四个遒劲大字。1987年5月,李达故居被列为冷水滩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9月,冷水滩区政府拨出专款对故居进行全面维修,并新建了李达生平陈列室,陈展了李达部分遗物、手稿以及从事革命活动和工作的照片资料。
简介
李达故居,位于冷水滩区南15公里岚角山镇油榨头村灌塘李家。李达故居有前后两栋,坐北朝南,占 地350平方米。故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原为清代豪绅黎某人的庄房,光绪三十四(公元1908年)由李达的父亲李辅仁先生置买,并于宣统三年(1912年)增建了前面一排围屋和南北两栋陪房,1938年,李达被解聘后,回家隐居时,效西方的建筑风格对正屋的左寝室进行过局部的改造。
变迁发展
1940年至1947年,李达为躲避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息隐故里,以办学为名,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的 研究和宣传活动,在这里翻译和撰写了大量的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
李达故居北靠湘江,两岸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正面一条公路穿过机场直达旧居门口、交通便捷、风景宜人。故居出门左边的墙壁上,迄今还保存着李达同志亲笔题写的“辅仁小学”四个遒劲的大字。
1987年5月,冷水滩区人民政府将李达故居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9月,冷水滩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全面的维修,并开辟了李达生平陈列室,陈列了李达部分遗物、手稿及从事革命活动和工作的照片资料。
人物介绍
李达,字鹤鸣(1890-1966),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启蒙的思想家,国内外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曾用名立达、江春、李特、胡火等,零陵区(今冷水滩区)蔡家铺人。
个人经历
1905年考入萍洲中学。
1909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
1913年,考取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师范理科。在日本,勤奋钻研马克思主义。1920年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共同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月刊,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1921年2月起,代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书记职务,积极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开幕,他是代表之一。大会开到最后一天,会场受到法国巡捕房的搜查,李达和夫人设法在南湖租了一条船,使大会得以继续进行并胜利闭幕。“一大”会上,李达当选为中共中央宣传主任。同年9月,李达主持中共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工作,后又兼任上海平民女校校长。 1922年7月,出席中共“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他主编《新时代》杂志,连续发表《何谓帝国主义》、《马克思学说与中国》、《中国商工阶级应有之觉悟》等文章,阐述“二大”宣言的基本精神。
1923年夏,李达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发生争执和分歧,随后离开党组织。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期间,李达就任国民革命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兼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教官和代理政治总教官,并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务和招生工作,与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分工讲授革命理论,发表《现代社会学》一书。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李达被中国国民党当局通缉,先后转移永州市、武昌、上海市等地。在上海,李达与邓初民创办昆仑书店,大量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1929年,连续发表《中国产业革命概观》、《社会之基础知识》、《民族问题》等三本专著。1932年8月,李达到北京大学商学院任教,在险恶环境中,撰写《经济学大纲》、《货币学概论》两本专著。其中《经济学大纲》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推荐,指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科书。抗日战争时期,李达困居零陵区一带。解放战争时期,接受中共重托,说服程潜起义,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根据李达多年表现,由毛泽东、刘少奇、李维汉等做历史证人,刘少奇做介绍人,批准李达重新入党。解放后,李达继续从事理论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八大”代表,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任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李达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深入研究,而且在法学、货币学、史学理论等领域做了重要的开拓性工作。他的重要著作还有《〈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等。他卷繁浩的著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走过的道路,是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1966年8月24日,李达逝世于武汉市。
参考资料
李达故居.百度地图.2023-11-07
李达故居.冷水滩区人民政府.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