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于在春

于在春

于在春,又名再村,字熙台,江苏江瓜洲人。他祖父是清末秀才,《瓜洲续志》的编者于树滋,父亲于炳勋,曾任上海法政学院教员,江西宜黄县,江苏沛县知事。于在长春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是当代语文教育家,古诗文普通话翻译家和优秀编辑工作者。离休前,任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编审,与夏其言黄肃秋陈迩冬一起被学术界称为全国"春夏秋冬"四大编辑。

主要作品

于在春著作等身,19岁起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小说,主要出版有《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共4册)、《聊斋故事选译》、《普通话翻译》、《西湖小品选译》、《古诗文的普通话翻译》、《唐诗今译集》、《整部头普通话翻译》等10多种,约300万字。1993年4月,《于在春语文教学论著选》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出版刊物

《写作与阅读》是一份以中学语文教师和广大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的进步月刊,创刊于1936年11月。在这之前,于在春因患胃病,在镇江市养病,其间念念不忘教学业务,尤对当时语文教学状况不满,遂打算编辑出版一份宣传新的教学主张和辅导国文教学的通俗刊物,定名为《写作与阅读》,并起草了编辑起源。他写信把自己的设想连同编辑起源一起寄给原在淮阴师范教书认识的顾民元,征求意见,并约他参加。顾民元阅后,很为赞赏,欣然支持合作办刊。但顾民元认为,办一份刊物仅两个人不行,于是向于在春推荐他的好友,即在扬州平民中学任教的江上青参加。经通信联系,江上青高兴地接受邀请,并介绍好友,亦在平民中学任教的王石城加盟。就这样,由于在春、顾民元、江上青、王石城4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写作与阅读》编委会,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终于在1936年11月15日出版了创刊号。后来,江上青又介绍其胞弟江树峰参加,协助编务与发行。第一卷为小32开本,共出了6期,由上海杂志公司总经销。1937年5月,从第二卷开始,改为大32开本,由上海新知书店发行,江上青为发行人。编委陆续增加了李俊民、吴天石、江树峰、尤墨君、施与、杨丽田等人。刊物内容增加了应时杂文,如抗击日寇侵华,反对中国国民党迫害爱国人士等,具有鲜明的战斗性。除编委经常撰稿外,还先后聘请68名知名作家,学者作为该刊特约撰述人,其中有叶圣陶、赵家璧赵景深孙伏园易君左臧克家、田间、李霁野许幸之等人。"8·13"事变后,编委成员大多投入抗日活动,截至8月15日,第二卷出了4期,即告停刊。尽管《写作与阅读》前后只出了10期,然而它在进步教师和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就像夜空中的流星,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于在春不仅为《写作与阅读》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劳,作出了贡献,而且先后为《写作与阅读》写了10多篇有理论,有实践,推动语文教学的文章,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1993年11月6日,于在春病故于上海市,终年85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