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决斗

决斗

《飞轮喋血》是于1971年上映的动作 / 惊悚 / 悬疑电影,由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由丹尼斯·韦弗等主演。本片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丹尼斯·韦弗主演,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销售员戴维·曼,在一次公务旅程中他所驾驶的小轿车遭到了一辆不怀好意的大卡车的追杀,片中的卡车就象阴影和梦魇一样挥之不去,在每时每刻都追赶着他。该片于1971年11月10日在加拿大上映。

剧情简介

影片情节为主人公戴维·曼在空无一人的州际公路上独自驾车,一辆装载易燃物品的大卡车出现了,两车分别超了对方的车,随着戴维的超车,卡车司机彷如发疯一般追逐戏弄着戴维的车,甚至还要把他逼上绝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戴维只得与这辆要置自己于死地的卡车展开决斗......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肯尼迪总统遇刺案发生的当日,作家理查德·马斯森的一个朋友在公路上遇见了一个古怪的卡车司机,卡车司机对他朋友的恶意追逐和冲撞,构成了小说《决斗》的主要情节。小说在《花花公子》杂志上发表之后,年仅23岁、正在环球公司打工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把它搬上了电视屏幕。虽然是小制作的电视电影,而且拍摄时间只有十天,但斯皮尔伯格倚仗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手法、数年的电影经验以及严格的分镜头和事先策划,将影片拍成一部带有强烈惊悚风格的公路片。

《Duel》是斯皮尔伯格的处女作,只有11天的拍摄期,用斯皮尔伯格的话说——"颇像一部真正的电影"。

播出信息

发行上映

制作公司

获得荣誉

荣誉

奖项

作品评价

影片在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一定的反响,斯皮尔伯格再把74分钟的电视版加料剪辑成90分钟的剧场版,在欧洲电影节上参赛而广获知名度和好评。有影评人说片中那辆40吨无理由杀人的大卡车象征了美国人对越南战争的恐惧,撇开这些过度的读解不论,影片在节奏感、摄影角度上,都堪称一流,它无时不刻地运用电影手法来骚扰观众,令观众产生与主人公同样被追赶的心态,那广角镜下显得格外巨大的卡车车头,正代表了从未露面的卡车司机的脸,充满了恐怖气氛,而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的相互交织,令人信服地组织起了影片两个主角的心理角力。

然而,以上影评更折射出许多观众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实际上导演对于主人公戴维·曼恩的性格塑造是十分细致和不遗余力的。这一性格的塑造贯穿在影片前半段的若干细节之中,已经为接下来所发生的任何情节做出了合理的铺垫。主人公戴维·曼恩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习惯在客户面前低三下四,同时胆小怕事,毫无主见。对妻子也言听计从。甚至有个叫史蒂夫·汉德森的人在派对上企图强暴他的妻子,他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参见主人公在加油站给妻子打电话一节)。导演着力刻画的,正是这样一位“弱爆了”的软耳根(应该被许多正常男人所看不起的)男人。

周末的清晨,主人公戴维怀着对妻子深切的愧疚(参见前文),独自开车行驶在空旷的洲际公路上。收音机中播放的调查问卷广播引发了他的共鸣(参见影片第五分钟左右)。使他觉得还有人给自己垫背。因此在面对一辆挡道的破旧油罐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超车。双方第一次互超之后,戴维对油罐车十分不屑。直到主人公第一次加完油后,与油罐车第二次互超。在油罐卡车司机的恶搞下,激发了戴维想要寻求改变、寻求突破的自我认同冲动。当他从小路超过卡车之后,表现得颇有些得意。随着油罐卡车司机不断发力,将他逼至时速90英里,并撞毁餐馆的护栏之后,戴维的胆小怕事性格再次凸显出来。在餐馆先是自我安慰,自问自答,进而变得疑神疑鬼起来。最后与另一位无辜的卡车司机发生误会冲突。随着故事的推进,油罐卡车司机已经盯上了戴维,时时刻刻阴魂不散,必欲取其性命。主人公的心态从开始的不屑、得意,迅速演变成焦虑和恐惧,但他始终没有绝望。通过N个回合的较量,弱者终于战胜了强者。

这固然应验了中国的一句俗话: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更说明了人的潜能实际是可以无限激发的。无论你的性格是外向也好、内向也罢;行事风格是争强好胜也好、唯唯诺诺也罢。当自己的根本权益受到侵犯时,当你的对手使你的生存权都无法得到保障时,唯有用自己的生命当赌注,奉陪到底。再强大的对手到最后也只能落得个“花样玩尽太聪明,反玩掉卿卿性命”的下场。(《时光网》评)

大众评分

截至2024年1月17日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飞轮喋血.时光网.2014-07-30

决斗 Duel (1971).豆瓣电影.2024-01-14

决斗.猫眼电影.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