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江苏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简称环境学院,学院是江苏省重点大学——江苏大学的直属院系。

学院现有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和环保设备三个本科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安全工程、生态学(与农业工程研究院共建)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与农业工程研究院共建)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环境工程系和安全工程系2个教学系、环境工程研究院、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安全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安全与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

学院规模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和矿业工程三个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现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计划”、“333工程”学术带头人和“六大人才高峰”各类人才6人,校特聘教授2人,拥有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层次合理的以中青年为主的师资队伍。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安全工程系、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安全与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环境工程研究院、安全工程技术中心、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有环境工程、环保设备工程和安全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和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学院实验室面积6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近千万元。学院还具有国家甲级安全评价资质和二级安全培训资质。经过长期的积累,学院已建成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生物生态学生物质能源和安全工程5个科研团队,形成了以下颇具特色的科研方向:环境化学与毒理、环境生态与农业环境保护、污染控制工程与装备、生物质能源与资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与环保新材料、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等。学院相继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完成教学研究项目8项,出版教材16部。

教学特色

环境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加强联合与合作,狠抓教学和科研两大中心任务,推进学院工作的全面发展,努力把该院建设成为多领域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高水平的学院,抓住江苏省“两率先”的发展机遇,坚持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立足江苏服务全国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的优势,以学科建设促进本科专业建设,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

师资力量

截至2010年11月,环境学院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26人。

专业设置

学院下设环境工程研究院、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安全工程技术中心、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安全工程系以及安全与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学院有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有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安全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学院具有国家乙级安全评价资质和二级安全培训资质。

学院设施

学院实验室面积6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近千万元。

科研成果

经过长期的积累,学院已形成环境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生态学生物质能源和安全工程5个科研团队,形成了以下颇具特色的科研方向:环境生态与农业环境保护、水环境监控与质量改善、水处理装备与技术、环境化学与环保新材料、新型生物质能源、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等。

近5年来,学院相继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完成教学研究项目8项,出版教材14部。学院还对外承接环境工程设计、环境与安全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工作。

合作交流

学院积极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Colorado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三重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筑波大学以及加拿大Guplph大学和Saskatchwan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双方互派留学生与专家学者,共同培养研究生,共同申报和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学科建设

环境工程学科

环境工程博士学科点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留学归国人员3人,“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2人。学科点通过承接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人才,锻炼队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多学科交叉、勇于攻关和创新的具有很强综合实力和科研能力的人才梯队。该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废处理与资源化、绿色氧化技术、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装备研究等,并在“基于农业面源消减的高效低污染施药技术”、“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和“基于强电离放电的绿色氧化技术及其在环境中有害生物控制中的应用”等方面不断丰富内涵,凝炼特色,形成明显优势,科研水平处于国内前列。

学科点科研工作硕果累累,2003年承担了“十五”国家“863”重大水专项镇江市水环境质量改善”项目中第三分项“生态堤-滨江带-湿地系统的修复和污染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2006年,再接再厉,又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远洋船舶压载水羟基自由基工程化处理技术开发”和“高效施药技术研发与示范”。目前,学科点已完成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EI收录53篇,ISTP收录24篇,获得发明专利7项,获省部级成果奖9项。

年轻的环境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把“造就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指导原则,确保安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就有力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了学科平台,丰富了学科内涵。环境学院将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努力为江苏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培养目标:通过本专业学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以及从事环境工程理论、新工艺及新设备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培养特色:该专业被列为“江苏大学品牌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化学计算机等理论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等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以及环境管理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化学、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计算机应用等。深造机会:毕业生中成绩优秀者可继续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安全技术及工程等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学位。

就业状况及趋势:近五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工矿企业以及中介机构从事环境管理、监测、监督、环境工程设计与管理、环保设备设计与选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咨询与认证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安全工程学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监察、安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安全咨询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筹建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五所高校之一,具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本专业主要为化工、机械、电子、建筑等行业培养高级安全管理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化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理论基础和安全工程及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安全的一般原理以及实现安全与健康的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具有研究事故的发生机理及风险分析、事故预测、预防和控制的能力,以及从事安全分析、评价、设计、管理和监察的技能。

主要课程:现代工业灾害与事故理论、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理论、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EHS)、安全评价、风险分析与控制、保险学、工业安全技术、事故数字技术、安全检测技术、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与控制技术、安全心理与行为学、计算机应用等。

深造机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免试攻读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及防灾减灾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具有安全评价师、安全培训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资格。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考核可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SH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

就业状况及趋势:近五年来,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一次签约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单位大多是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这些单位的安全管理骨干或主管。部分毕业生在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从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类安全中介机构(如安全评价机构、安全培训机构、安全检测机构、安全咨询机构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等)也需要大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从事安全咨询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毕业生也可在高校、科研单位从事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