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幽灵螳螂

幽灵螳螂

幽灵螳螂(ghost mantis,学名:Phyllocrania paradoxa),是螳螂科的一种,原生于马达加斯加。其椭圆形头部有螺旋扭曲的突起物,形似枯萎的叶子。步行足、前胸和腹部边缘有类似枯叶的片状物,上翅布满叶脉状纹路。

幽灵螳螂为夜行性,通常在夜间活动并交配雄性前胸片状延伸物较窄小,雌性则较大且呈三角形。其生长速度较慢,从孵化到成熟需一年以上。

形态特征

幽灵螳螂的成虫体长约5厘米,雌雄个体在体型上略有不同。雄性较轻,身体细长,翅膀超过腹部,而雌性则体型较大,前胸部宽阔,翅膀仅延伸至腹部末端。成虫雄性的触角比雌性长,雄性的身体边缘也较雌性更锯齿状。幼虫时期,雄性头部的延伸部分更凹陷。

如同大多数或所有螳螂物种一样,Phyllocrania paradoxa具有性别二态性,雌性比雄性大。

雌性有六节腹部,雄性较短且较窄,有八节腹部。

在第五龄以上,雄性比雌性更瘦,附肢(腹部的侧面)较小。在第六龄以上,它们的冠状物有所不同。成虫时,雄性的触角比雌性长且厚,翅膀透明并且比腹部长,它们是优秀的飞行者,身体显著比雌性瘦。

第五龄以上的雌性比雄性更紧凑,附肢更大。第六龄以上,雌性的冠状物与它们的头一样宽,比雄性的冠状物更直且更光滑。成虫时,雌性显著比雄性更紧凑,触角较短,翅膀不覆盖腹部。

行为特征

幽灵螳螂是一种安静的伏击捕食者,主要依靠伪装等待猎物。一旦猎物接近,它会迅速发动攻击。幽灵螳螂不常主动追捕猎物,主要捕食飞行的昆虫如苍蝇。成虫雄性有时会被大猎物吓到而逃跑。幽灵螳螂性情较温和,适合群养,但仍需保证充足的空间和食物以防同类相食

饲养

饮食

在自然环境中,幽灵螳螂主要捕食飞行昆虫。饲养时,最好提供苍蝇作为主要食物,但它们也能吃蟋蟀科、小蚱蜢等。猎物的大小应与螳螂头部相当。美国白灯蛾果蝇为食。

环境

幽灵螳螂适宜的温度约为26°C,可在20°C至30°C之间波动。夜间温度可降低,但不应低于18°C。该物种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湿度应保持在60%至90%之间,通过每周喷水五次来维持。饲养箱应至少是螳螂体长的三倍高、两倍宽。

群养

幽灵螳螂可以群养,但需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和食物,个体之间大小应相近。虽然幽灵螳螂较少发生同类相食,但风险仍然存在。

繁殖

幽灵螳螂的繁殖相对容易,只需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雌雄个体易于区分,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后一次蜕皮后2至4周,可尝试让其配种。交配通常在夜间进行,持续数小时,雌性很少会吃掉雄性。卵囊呈长条状,内含20至60个卵,孵化期为6至8周,湿度不足时幼虫难以脱壳。

分布范围

幽灵螳螂分布广泛,遍布非洲大陆及其岛屿,包括安哥拉喀麦隆开普省刚果盆地埃塞俄比亚加纳几内亚科特迪瓦肯尼亚马拉维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索马里南非苏丹坦桑尼亚、多哥、德兰士瓦省乌干达津巴布韦。此外,它们也出现在南欧地区。

参考资料

..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