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莺
大草莺(台湾作大草莺,学名:Graminicola bengalensis),是雀眉科大草莺属的一种鸟类。其种加词“bengalensis”意为“孟加拉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分布于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和尼泊尔。两广亚种见于中国广西、广东省北部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亚种分布于海南岛。此外,大草莺的分布还包括尼泊尔西部至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和缅甸北部。
根据利雅德所领导的研究,通过基因比对、鸣声分析,确定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和中国华南地区的大草莺是两个独立的种。
主要栖息于芦苇沼泽、草地和农田地边灌丛与草丛等开阔地带,藏匿于沼泽低洼地区的高芦苇地;也在低矮丘陵山地的高草地。
留鸟。行为谨慎安静,但繁殖期间甚嘈杂,常站在芦苇和高的水草顶端鸣叫,或飞到空中边飞边鸣叫,鸣声高而尖锐。据称鸣声似小蝗莺。主要以毛虫、蚱蜢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美国白灯蛾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目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形态特征
大草莺雌雄羽色相似。头顶黑色,羽缘灰皮黄色或亮棕色,形成粗著的黑色纵纹,后颈和颈侧具窄的白色羽缘,眉纹白色,眼先和眼周淡灰色,颊和耳覆羽暗棕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桂红色或棕色。尾呈凸状,外侧尾羽依次缩短,尾羽黑色,羽缘橄榄棕色具宽阔的白色尖端,且越往外侧尾羽白色端斑越大。两翅覆羽沙红褐色具暗色中央纹,飞羽黑褐色具宽的沙红褐色羽缘。颏、喉白色,到胸以后逐渐变为皮黄色或茶黄白色,胸侧和两胁沾暗红褐色或茶黄色,有的胸侧具黑色羽轴纹。尾下覆羽赭色或黄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
虹膜红褐色,嘴褐色或角褐色,基部肉色,脚暗肉色或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155-175毫米,嘴峰13-15毫米,翅59-64毫米,尾71-80毫米,跗24毫米。
生长繁殖
繁殖期6-8月,营巢于草丛或低矮的灌丛中,巢呈深杯状或近似圆形,主要由金鱼藻茎叶构成。每窝产卵3-4枚,卵白色或乳白色、被有细小的淡红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18.0-20.8毫米×14.1-16.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