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
弧菌(Vibrio),弧菌科中的一属,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状的革兰阴性菌。
弧菌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其大小约0.5×1—5微米。多数以极生鞭毛运动。它对酸度敏感。其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0°C。可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
弧菌分类包括:引起肠道感染的0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拟态弧菌、河流弧;引起伤口感染、中耳炎和败血症等肠道外感染的溶藻弧菌、辛辛那提弧菌、创伤弧菌、弗尼斯弧菌、少女弧菌、麦氏弧菌和鲨鱼弧菌。
形态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如霍乱。革兰氏染色阴性,长0.8~3μm、宽0.5~1.5μm,从病人新分离的细菌形态典型,人工培养后常呈杆状而不易与其他肠道菌区别。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其相互排列如“鱼群”状。无芽孢和荚膜,有菌毛和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悬滴观察,可见其呈穿梭或流星样运动。
弧菌基因组由2条环状染色体组成。大染色体约2.91 Mb,G+C 占46.9%;小染色体约1.072 Mb,G+C 占47.7%。总共有3 885个开放阅读框(ORF)。霍乱毒素基因位于大染色体上整合的温和丝状噬菌体CTXΦ基因组内。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海洋细菌,常导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本文从传统分型和基因分型角度介绍其分型研究进展。
感染病症
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经烹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所传播。常见的为海蛰、海鱼、海虾及各种贝类,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污染本菌后,也可发生食物中毒。该菌常年均可发生,潜伏期5~72小时,平均24小时,可从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病症,有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烧,粪便多为水样,少数为血水样,恢复较快,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该菌还可引起浅表创伤感染、败血症等。
危害分类
副溶血弧菌肠炎是由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河弧菌肠炎
河弧菌肠炎由河弧菌(V.fluvialis)引起。河弧菌可引起散发性腹泻,在英国、美国、西班牙、非洲、中东、东南亚均有发病,各年龄组易感,但以婴幼儿和青少年多见。临床上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腹泻量较多,有每天达7L者,因此常伴失水。少数粪便带粘液或血。病程1~3天。粪便排菌量甚高,可达10 /ml,置含氯化钠3%~7%条件下生长良好。
拟态弧菌肠炎
拟态弧菌(V.mimicus)与不典型的霍乱关系密切,性质相似,故于1981年命名为“拟态弧菌”。菌株在不含钠或仅含1%氯化钠的营养肉汤中生长良好,在河水和海水中均可生存,可自水生动物中分离出来。在美国、北美、新西兰、孟加拉及非洲国家均有病例报道。中国福建、北京、上海市、江苏省及浙江省地区也有发病。呈散发或爆发。潜伏期3~72h,平均24h。主要症状有腹泻、呕吐及腹痛,大便呈水样或粘液血便。
霍利斯弧菌肠炎
霍利斯弧菌(V.hollisae)为嗜盐性弧菌,在培养基上有微弱的溶血环。本菌存在于海水中,患者病前大多有进食海产品史。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腹泻症状严重,呈水样便,粘液便,少数呈血便。轻者自愈,重者应补液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
溶藻性弧菌感染
溶藻性弧菌为海水中常见嗜盐性弧菌,1973年开始明确对人类致病,易污染食物,引起腹泻及创伤部位感染。
创伤弧菌感染
创伤弧菌(V.vulnificus)于1964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自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来。该菌可自海水、贝壳类及海鱼中分离到。发病以夏季为多。常在进食后24h发病。患者大多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除经口感染外,可经皮肤伤口入侵而发生局部感染并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发生DIC、休克并致死。有认为本菌系条件致病菌,在慢性病伴免疫功能低下者、高龄、糖尿症、血液病患者易发生严重败血症。
弗尼斯弧菌感染
此病首先发现于日本及东方一些国家,其后扩散至西方国家。呈爆发流行或散发性急性胃肠炎。临床上以腹泻及腹痛为主,伴恶心及呕吐。也有严重致死病例报道。此菌存在于海洋,产生肠毒素,为旅游者腹泻的病原之一。
诊断与防治
弧菌性肠炎发病以沿海地区为多,或患者有去沿海地区旅游及进海产品史。病原诊断应取粪便接种于特异性培养基,如TCBS(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有弧菌生长再进行生化鉴定。
标本采取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直接分离培养于SS琼脂平板或副溶血弧菌选择平板。如出现可疑菌落,进一步作嗜盐性试验与生化反应,最后用诊断血清进行鉴定。基因探针杂交及PCR快速诊断法,可直接从原始食物标本或腹泻标本中检测耐热毒素基因。
治疗可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或复方SMZ -1,1,1-三羟甲基丙烷,严重病例需输液和补充电解质。
相关研究
2012年7月23日,英国环境、渔业以及水产养殖科学中心研究警告称,因全球变暖,大量病菌正在入侵北欧,导致霍乱和肠胃炎等疾病增加。
这项研究主要集中于波罗的海,因为这里正以空前的速度变暖,100年间海水温度上升了6.3到7.8摄氏度。研究人员发现,波罗的海温度上升促使水生细菌弧菌增长加速。弧菌通过食用贝类或海水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多种感染疾病,包括霍乱、肠胃炎等。研究发现,水温每上升一摄氏度,弧菌数量就会增加200%。科学家警告称,随着海洋温度持续上升,欧洲北部地区沿海海水盐度在下降,弧菌正不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