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脸鲣鸟
蓝脸鲣鸟科(学名:Sula dactylatra):是一种黑白色鲣鸟。体长92厘米,翼展152-170厘米,体重1220-2350 克,寿命15年。成鸟特征为前额及翼上覆羽白色,背白,头白而具黑色斑纹。幼鸟似褐鲣鸟但具白色领环,上体褐色较浅,翼下具横斑。
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海和岛屿上,以各种鱼类,特别是飞鱼科为食,也吃十腕总目和甲壳亚门。营巢于大而平坦的海岬和与海岛上,成群在一起营巢。每窝产卵2枚。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热带海域的留鸟。群居。
外形特征
蓝脸鲣鸟科是一种黑白色鲣鸟。体形比红脚鲣鸟和褐鲣鸟都要大。通体羽毛除了飞羽和尾羽外大部分为白色,眼睛为金黄色,眼部周围为蓝黑色。嘴长粗而尖,呈圆锥状,翅膀较为狭长,脚粗而短。它的身体上的羽毛也均为白色,飞羽为黑色,尾羽有14枚,呈楔形,也是黑色,成鸟特征为前额及翼上覆羽白色,背白,头白而具黑色斑纹。幼鸟似褐鲣鸟但具白色领环,上体褐色较浅,翼下具横斑。与红脚鲣鸟的白色尾羽不同,而且嘴、脸、眼睛和脚等的颜色也都与红脚鲣鸟不同。雄鸟的嘴为亮黄色,雌鸟的嘴为暗黄绿色。脚为灰色,眼睛为金黄色,在黑色的脸上显得极为醒目。脚黄至灰色。
大小量度:体长800mm;嘴峰95-114mm;翅414-452mm;尾168-182mm;跗52-58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蓝脸鲣鸟为留鸟,主要栖息于热带海洋、海岬和无树的小岛屿上。常常筑窝在悬崖边或有利于起飞的开放区域。在一年中,花费其大部分时间在寻找食物,其范围极为广泛。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尤其是尤卡坦半岛附近,在南美大陆沿岸比较常见。在太平洋地区,栖息地高度分散,往往在北续30 °-南纬30°的许多岛屿之间。分布区从太平洋一直延伸到红海,甚至在的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岛屿。
生活习性
蓝脸鲣鸟除了繁殖期以外,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活动。善于飞行和游泳,常呈小群飞行于海面的上空或者在海面上游泳,有时为了追觅食物飞到离海岸很远的地方。主要以各种鱼类,特别是飞鱼科为食,也吃墨鱼目和甲壳亚门。
捕鱼的本领非常高。它们在水面30米高(有时甚至100米)的地方飞行,一旦发现爱吃的鱼,就收拢双翅,头朝下,像一颗流星溅入湛蓝的大海,它们扎进水里的速度达到了97千米/小时。入水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能把水面以下1.5米处左右游动的鱼震晕,这时鲣鸟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水里,用双翅和带有蹼的脚拨水,在水中快速游动觅食。鲣鸟一咬住鱼,便在水下把鱼吞入腹中,然后浮出水面。为了抗击强大的冲击力,蓝脸鲣鸟的头变得非常坚硬,脖子也特别粗。当然每次入水都有生命危险,要是位置和角度不好就会折断脖子而丧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萨摩亚、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澳大利亚、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百慕大、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巴西、佛得角、开曼群岛、智利、圣诞岛、科科斯群岛(基林)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多米尼加共和国、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埃及、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瓜德罗普、关岛、危地马拉、海地、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牙买加、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特塞拉特、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诺福克岛、北马里亚那群岛、阿曼、帕劳、巴拿马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皮特凯恩群岛、波多黎各、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 - 达库尼亚群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属区)、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圣马丁岛(荷属区) 、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坦桑尼亚、泰国、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美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越南、维尔京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也门。
产地不确定:洪都拉斯。
繁殖方式
蓝脸鲣鸟营巢于大而平坦的海岬和与海岛上,成群在一起营巢。领域性较强,通常每个小的群体所占据的巢域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每窝产卵2枚,通常在产完第一枚卵后,相隔6天左右才产第二枚卵,因此当第二枚卵孵出时,第一枚卵孵出的雏鸟已经长得相当大了,如果它发育正常,就几乎霸占了大部分食物,使第二枚卵孵化出的雏鸟无法成活,有时先出生的雏鸟,会拼命狠啄后出生的雏鸟,并将后者拱出成鸟的翅膀所形成的阴凉处;后出生的雏鸟在炽烈的阳光的炙烤下,不一会儿就死了。所以只有当第一枚卵孵化失败,或者第一枚卵孵化出的雏鸟未能成活时,第二枚卵孵化出的雏鸟才有机会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
鲣鸟科妈妈对大雏鸟的行为不加制止,反而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在小雏鸟死去后,鲣鸟妈妈下次也就只给大雏鸟喂食。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食物极其紧缺,鲣鸟爸爸往往要飞行几百英里,到海里捉鱼,来供给胃口很大的小鲣鸟,这样一直要喂三个月。鲣鸟爸爸没有能力供应两只小鸟;而鲣鸟爸爸妈妈为了保险起见,一次产下两枚卵,以防把全部的宝押在一枚卵上却孵化不出雏鸟,于是就让后出生的雏鸟充当备胎;如果大雏鸟没有意外,那么小雏鸟的备胎任务也就终止。
孵化期通常为43天左右。雏鸟为晚成性,虽然生长很快,到1.5~2个月时体重已经接近成鸟,但还不能飞行,一直要到大约4个月以后翅膀才能长成,离巢飞翔。四个月后,鲣鸟科爸爸妈妈不再喂食,大雏鸟必须在十天之内学会飞翔,学会自己捕食,因为它体内的脂肪只能支撑十天。如果它能躲过海豹的攻击,如果它能顺利学会飞翔和游泳,如果它能学会从空中俯冲下来而不弄断脖子,如果它能熬过食物短缺的季节,那么,这只鲣鸟就有机会与其他鲣鸟一起,和海豚、海豹、鲨鱼、布氏鲸目组成海空立体捕捞团队,向多达5亿条的沙丁鱼群发起攻击,把那些沿着南部非洲的寒流,向北洄游到德班附近的沙丁鱼追得惊慌失措,从而享受一顿盛宴。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参考资料
Sula dactylatra.The IUCN Red List.2014-05-2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