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侯簋
康侯簋(又称“沫司徒疑簋”)是西周公国早期的青铜器,1931年在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出土,随后被倒卖至海外,1977年由布鲁克·休厄尔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该青铜器制作于约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器高21厘米,器形见《商周彝器通考》259页,器铭文见《殷周金文集成》4056页。铭文记载了姬诵征伐商邑的武庚叛乱返回后,“令康侯啚于卫”,也就是封建康叔于卫。
简介
康侯是1931年在河南省出土的西周公国早期青铜器,随后被倒卖至海外,1977年由布鲁克·休厄尔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康侯簋又名沬司徒迭簋,学界都认为它出自浚县辛村卫国贵族墓地,时间在1931年前后,后流落海外,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器高24cm,口径41cm,器底铸铭文4行24字。铭文可以证明,周文王之子、康氏得姓始祖康叔是武王克殷后大分封时先封在康城,姬诵平定“三监之乱”后又徙封卫国的。康侯簋既是弥足珍贵的青铜重器,又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的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著名学者骈宇骞先生先生据此也认为康叔在西周公国第一次大分封时就被封在康城,同时他认为康侯簋就是在浚县辛村卫国贵族墓地出土的。铭文中“徙封”是改变封地,确凿证明康叔在封卫之前就是有封地的。
文物现状
1931年从浚县辛村卫候墓出土,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铭文
通高24厘米,口径41厘米,铸于。侈口束颈,涂腹微鼓,高圈足加宽边。兽首耳垂长方形小珥。颈和圈足相间排列火纹和四瓣目纹,腹部饰直条纹。器底铭文24字,记周王伐商。
铭文内容
“王伐商邑”意思是周公攻打商邑。《史记·管蔡世家》:“姬发既崩,姬诵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度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康侯簋》中的这句话记载的就是周公攻打商邑,讨平“三监之乱”这件事。周初攻打商邑有两次,一是武王伐纣,一是成王时伐武庚。因为康叔卫是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因此我们才肯定这是第二次攻打商邑。“朿”,同伐。王筠《说文句读》:“在草曰芒,在木曰朿。”段玉裁注:“朿,今作刺。”《说之解字》:“君杀大夫曰刺。”
“令康啚于卫。”意思是令康侯封改封到卫地去做卫侯。“”,《康熙字典·彳部》引《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曰:“,同徙。”徙就是改变封地。“啚”,《说文字根》:“乳为图、鄙等字。”孳乳就是滋生。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此康侯图当是康侯封。古文邦、封一字,图、鄙一字。《说文》:‘邦,国也。’《广雅·释四》:‘鄙,国也。’封与鄙(应为图)当是一名一字。”当然,“鄙”字也可以用他的常用义边邑、城邑解释,“啚于卫”中的鄙解释作封邑,全句意思是让康侯到他的新封地卫地去。西周公国金文称康矦、康矦丰,《尚书·康》、《酒诰》称封,《史记》称康叔封,《左传·定四》称康叔,《易·晋卦》有康侯。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是指康姓的得姓祖康叔。康是侯卫以前的封地,《卫世家》索隐云:“康,圻内国名。“圻内”指内。康叔初封时的封地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顺店镇。
“土图乍厥考彝”,陈梦家认为“应是康侯与沬之司徒兄弟所作文王的祠器。”
历史
辛村是浚县西境的一座小山村,靠近淇水北岸,隔岸与浮山相望。辛村地势北面微高,坡水分东西两股绕村侧流入淇河,将村旁冲为两条大壕沟。村中心壕沟较浅处,村民依崖凿窑而居。1931年春天的一场暴雨过后,村民们又开始凿窑洞,没想到这次却凿出了宝贝。
此次最先出土的文物,就是康侯簋。这件青铜器的造型看上去非常厚重,口沿很宽,腹部较深,并微微鼓起。两侧还有一对兽面耳,青铜器周身装饰着兽面纹和直棱纹。它不凡的“颜值”让村民意识到,这是个“稀罕物”,继而推断下面可能有古墓。
果然,随着挖掘的深入,大大小小的青铜器和陶器陆续出土。辛村挖出古墓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大批盗墓者和文物走私商的垂涎,随即这批文物共20余件被陆续倒卖到欧美,康侯簋也开始了70余年的“背井离乡”之旅。
1977年,康侯簋成为商人银行家布鲁克·休厄尔献给大英博物馆的捐赠,此次展览也是康侯簋入藏大英博物馆后,第一次“回乡省亲”。
24字铭文记载3000年前历史“簋”是中原地区古代的一种食器和祭祀礼器,圆口、圈足、无耳或有四耳,方座,或带盖;青铜或陶制,主要用于盛放食物,盛行于中国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而“康侯”之名来自于器物上的24字铭文,其大意是: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沬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
专家根据这段铭文推断,康侯的儿子沬司徒疑是这件青铜器的制造者,所以康侯簋又别名“沬司徒疑簋”。这种献给祖先的祭祀用礼器,被认为可以保佑并降福给子孙。
值得一提的是,康侯簋上刻着的这段铭文,还印证了西周早期“三监之乱”的历史,因而其更是身价倍增。
所谓“三监之乱”,即姬发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三监的“负责人”分别是周公兄管叔、弟蔡叔度、霍叔处。至于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商都以南地区为;商都以东地区为卫。
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摄政,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的作为不利于姬诵,于是扶持武庚一起叛乱,周代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后封文王子康叔于商族故地“卫”,镇抚商族遗民。这个卫国此后世代传承,一直延续到了东周,直至公元前209年为秦国所灭。
展览
2017年3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国博开展,大英博物馆中的9件中国展品此次首次回国“省亲”,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康侯簋,商周时期的,东汉青瓷六博俑,唐朝刘庭训墓的三彩文官俑,以及元代的青花瓷盘和龙首双耳瓶等。康侯簋是弥足珍贵的青铜重器,自流失海外后,这是首次“回家”。康侯簋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的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
康姓以封国得氏.360doc.2024-08-31
大英文物展8件国器归故里 康侯簋流离海外70余年.人民网.2024-08-31
李学勤:由清华简《系年》释读沬司徒疑簋.搜狐网.2024-08-31
康侯簋.中国考古网.2024-08-31
康侯簋 | 爱博文传.auseum.2024-08-31
“背井离乡”的国宝康侯簋,24个字验证3大历史事件.百家号.2024-08-31
大英文物展8件国器归故里 康侯簋流离海外70余年.新浪.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