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乐村
贵州省盘州石桥镇妥乐古银杏风景区——金色妥乐·世界古银杏之乡,位于距盘州城关镇35km之石桥镇妥乐村。妥乐村的区划代码是520222104
2018年11月,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妥乐村位于石桥镇的北部,距县城28千米,距石桥镇仅1千米,南接南冲村,东接鱼塘村和东冲村,西与鲁番接壤,北与西冲紧临。
地形地貌
妥乐村地处群山环抱的峡谷地带,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熔岩分布密集,海拔在1053—1993米之间,平均海拔1700米。
气候
妥乐村属亚热带夏湿春干温暖气候区,热量充分,雨量充沛,雨热基本同季,光照充足。
水文植被
妥乐村东西两侧两山只有有一条妥河,附近山上生长着古银杏林和古罗汉松林。
历史
据考证,妥乐村600多年前为彝族聚居地,因明初西南屯军而变为彝汉杂居。随着历史发展,妥乐村居民虽有所演化,但“人树相依”的文化却亘古未变。西南林业大学专家研究认为,这种文化有个性鲜明的特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树文化之魅力村寨。目前该校正在妥乐筹备成立中国第一个树文化研究基地。贵州省旅游“十二五规划”也将妥乐村列为特色村寨,纳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
千年银杏树是妥乐村人对长寿和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银杏树可以遮阳避暑,叶可制茶提神,皮可入药补体,果可剥食充饥,其形神俱美的品质孕育成了妥乐人世代崇拜和爱树的美好风范。他们认为,雌树如母,儿多母苦,授粉挂果应顺其自然,不可刻意为之;树中有我,我中有树,人树合一,不可分离。寨里规定,毁树者以不敬神灵祖宗论处,“轻则罚跪,重则棒捶”。逢年过节要杀猪宰羊,举行隆重的祭树活动,包括念祭文、唱山歌、跳板凳舞等。随着文化的传播,佛教也走进了这片青山绿水。明弘治年间村寨北面兴建西来寺,清乾隆重修,妥乐一度成为古代盘州市香火圣地。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银杏树自由生长,“姊妹树”、“夫妻树”、“瀑布树”蔚为壮观。村民房屋均为清瓦木墙,呈线形伫立于树荫下,人间胜境浑然天成。更为叫绝的是,居然有树根穿过石拱桥,与六百年古驿道、盘州古民居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优美画卷。专家和旅游观光者称妥乐是灵魂深处的梦幻庄园。已有加拿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慕名前往,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曾多次作过报道。
妥乐村始建于明代,当时朱元璋调北征南,明将傅友德的军队在盘州市境内屯戍,化军为民,开始代代繁衍。村民多为南京市籍,是傅友德那批军人的后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妥乐村隶属于盘县乐民区。1984年,撤并建后归属石桥镇,属石桥镇管辖。
1992年4月,撤区并乡,石桥乡和鲁番乡并为石桥镇,妥乐村不变属石桥镇管辖。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妥乐村选址特征为背山面水,所在谷地的东西两侧均为连绵高山,山体植被以常绿乔木林为主,既是古往今来的防卫屏障,也是妥乐村的生态屏障。
空间布局
妥乐村呈左右维护的格局,村寨位于妥河西侧的山坡地段,左右两侧均为可供防卫的连绵高山,西为后岩山,东为对门山,两山之间的谷底中央有妥河缓缓流过,沿河两侧为田园耕地,通道南进北出。主要建筑群的布局与妥河保持一定距离,是典型的近水利而避水患的选址布局,一方面方便生活生产用水,另一方面有火灾时可取用,房屋建造则沿山体坡度逐步抬高建设,避免洪水带来的自然灾害。
妥乐村的传统格局以沿山坡等高线布局、地基层层升高的排屋建筑为中心特征。建筑群具有明显生长痕迹,从对门山视觉,可以清晰看出建筑与地形等高线的呼应关系。排屋建筑的东侧设有院坝,院坝前后则分布较为密集的古银杏树,呈现排屋层叠、树伴人家的独特格局。由此所影响,村寨内部的山路也沿着等高线形成了“之”字路网系统。
妥乐村的传统村落空间以妥河为界,沿着下马桥进村路口,河流西侧分布成片民居,沿等高线逐级往上成排布局,河流东侧则布局了一座寺庙,名曰西来寺,形成了前庙后村的分区格局,居住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隔河对望对望。历史上的进村道路均位于妥河东侧,而居民点均位于妥河西侧,因此形成了自南向北的多座古桥,其中与妥乐古寨紧密联系的是上马桥和下马桥,进入古寨的空间限定节点。
妥乐村的传统建筑主要包括一字排屋和四合院两种类别,并以一字排屋为主、四合院为辅。一字排屋是妥乐村居民通常采用的建筑形制,首先以三开间的一字排屋为基本单元,随着家族的发展和壮大,在建筑的左右两侧扩建,形成了长条形的建筑平面。四合院在妥乐村的分布较少,包括村前的四合院和后村坡地上的张姓四合院。
建村智慧
妥乐村位于妥河西侧的山坡地段,左右两侧均为可供防卫的连绵高山,西为后岩山,东为对门山,两山之间的谷底中央有妥河流过,沿河两侧为田园耕地,通道南进北出。主要建筑群的布局与妥河保持一定距离,可以避免水患,一方面方便生活生产用水,另一方面有火灾时可取用。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妥乐村以汉族为主,有户籍人口4688人。
经济
妥乐村以旅游业、银杏产业、农业为主。
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妥乐村村集体年收入3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988元。
主要景点
路氏长屋
路氏长屋位于村寨西南部的坡地,是妥乐村内最长的建筑,该建筑坐西朝东,共有9开间,陆续建于不同的年代,最早的祖屋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建筑主体结构为穿斗式木结构,悬山坡屋顶,覆青瓦,正脊两侧尖并中设腰花,建筑山墙和后墙的维护结构为夯土和竹篾。墙窗均为实质木板,无窗花。
西来寺始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与盘县水塘镇丹霞山护国寺并称古盘州市两大名寺庙。西来寺位于村前妥河东岸山坡上,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为一组四合院建筑,主体建筑为前后两幢面阔三开间穿斗式木结构的殿堂,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小青瓦覆盖,正脊吻兽制作精美。殿前有一株千年古桂花树。
张姓四合院
张氏四合院位于村后山坡较高位置,该处地势较为平坦,为两进院设置,穿斗木结构,该建筑初建于明代,坐落于四阶石板台阶之上,也是村内历史较为久远的民居建筑。建筑为悬山式坡屋顶,覆青瓦,主体建筑为三开间穿斗式木结构,明间略高于次间,正脊两侧鳌尖,厢房设有两层。房前屋后古银杏分布密集。
路氏三合院
路氏三合院位于妥乐村西侧山腰,始建于清代年间,坐落于四阶石板台阶之上,为妥乐村首富张氏的住所,最早该建筑为一组四合院,现仅剩下主体建筑和北侧厢房。
张姓大墓
张氏大墓
张氏大墓位于村寨东北侧,除了墓主人的墓外还包含他两个妻妾的墓。古墓原始格局清晰,墓碑保存完好。院墙石块在“破四旧”被拆除,龙门拱为整石雕刻,墓碑保存情况较好,墓顶有盗洞痕迹。
古驿道
妥乐村内分布的古驿道约1千米长,属于茶马古道的一部分,其中现状保存较好的古驿道长约300米,铺装材料为当地特有豆瓣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妥乐的村名取其安妥快乐之意,由彝语演变而来。
节庆活动
“火把节”是彝族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此节日定于每年古历的六月二十四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杀牛祭献彝族的首领,侍夜幕来临时,场面会更加的热闹,穿上盛装、佩戴各式各样的首饰,围着一堆雄雄燃烧的篝火,跳起体舞、板凳龙舞。
妥乐的传统舞蹈除巫师、驱魔怯鬼(当地叫端公、师娘;有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娘跳假神之说,)所跳的舞蹈,较有特色的要数板凳舞和钱棒舞。
板凳舞以当地配八仙桌吃饭的长条凳做道具;钱棒舞以长竹筒配以串好的铜钱为道具,舞起来,时而如金鸡独立,时而如蛟龙入水,时而似龙腾九霄。道具虽取材简单,但都反映出农民丰收和翻身做主的喜悦之情。
服装服饰
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在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 服装服饰
荣誉称号
旅游信息
妥乐村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自石桥镇通往妥乐的通村公路,村内的步行道主要为石板路和木栈道。
古银杏群分布于村落内部及周边山体;路氏长屋位于村寨西南部的坡地;西来寺位于村前妥河东岸山坡上;张姓四合院位于村后山坡较高位置,该处地势较为平坦;银杏位于村寨的中心位置;下马桥位于妥河的东南角上;上马桥位于妥河上;第一段古驿道始于下马桥,止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第二段古驿道始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往上延伸至树王处,横穿民居群,止于东侧与村落中通往石桥镇的道路交叉处,第三段古驿道位于上马桥处;张氏大墓位于妥乐村的村寨北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