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礼
燕礼是中国古代贵族在政治活动之余举行的一种宴会,旨在加强君臣之间的感情联系。这种宴会通常是为了庆祝某些特殊的事件,比如大臣出使归来、建立新的功绩或是迎接贵宾。此外,燕礼也可能没有任何特别的原因,只是为了款待群臣。燕礼体现了君臣间的尊敬和平等。
礼仪流程
准备工作
燕礼在路寝举行,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既是天子或诸侯处理政务的场所,也是他们的住所。在燕礼开始前,有司会准备好各种器具和食物。膳宰负责准备菜肴,放置在寝殿东侧。音乐家们会在堂下的东西两阶之间摆放乐器。在寝殿东侧屋檐下方的位置,设有洗和罍,用来洗手和盛水。洗的西侧有一个名为“篚”的篮子,里面装有爵、觯等酒器。国君使用的酒器是象觚,放在名为“膳篚”的篮子里,置于洗的北侧。卿大夫使用的酒尊是方壶,放置在堂上的东楹柱之西。士旅食者使用的酒器是圆壶,放置在门内的西侧。
座位安排
燕礼参与人员众多,包括国君、卿、大夫、士和士旅食者等。座位的安排反映了参与者之间的尊卑关系。国君坐在阼阶之上,面向南方。卿大夫在门内的右侧站立,面向北方,按照尊卑顺序排列。士在门内的左侧站立,面向东方,按照尊卑顺序排列。士旅食者也在门内的左侧站立,面向北方,按照尊卑顺序排列。国君下堂后,站在阼阶东南,面向南方,向卿和大夫行礼,让他们走近。卿和大夫转身面向西方,尊者在北。国君又向大夫行礼,让他们走近,大夫稍微向前,方向不变。士的队伍仍然在原地。这样,国君面向南方,卿、大夫、士分别站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围绕着国君。
主宾角色
燕礼的主人通常是宰夫,他是代替国君献酒的人。宾则是由国君指定的一位大夫。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国君直接与卿大夫行礼,以免产生“国有二主”的嫌疑。同时,这也表明了国君与卿大夫之间的区别,明确了君臣之间的界限。
酒礼环节
燕礼的酒礼环节包括献、酢、酬等步骤。首先,主人下堂洗手、洗爵,然后上堂酌酒献给宾。宾拜谢后接过爵,入席坐下祭祀,然后品尝酒。宾祭毕,称赞酒的美味,主人答拜。宾将爵中的酒饮尽,拜谢主人。主人答拜。接着,宾酌酒回敬主人,称为“酬”。仪节与“献”类似,只是宾、主的角色互换。酬毕,主人执持空觚下堂,放入庭中的篚内。随后,主人向国君献酒,宾下堂回避。国君请宾上堂,以示优礼。主人下堂洗手、洗象觚,上堂酌酒献给国君。国君拜谢后接过象觚。主人下堂面朝北向国君行拜送礼。国君作食前祭,祭毕,将象觚中的酒饮尽,拜谢主人。主人在堂下答拜,然后上堂接过象觚,再下堂放入膳篚。主人酬宾的仪节,此时方才得以继续进行。主人下堂洗手、洗觚,上堂从膳尊中酌酒后,向宾行拜礼。宾答拜还礼。主人代替国君祭酒,接着饮酒;宾不敢当此大礼而推辞。主人将觚中的酒饮尽后拜宾;宾答拜。主人洗觚之后从膳尊中酌酒,宾拜谢后接过觚,主人拜送。宾入席祭酒,祭毕,将觚放在脯和醢的东侧。
旅酬环节
旅酬环节是燕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国君依次为宾、卿、大夫、士等人举杯劝酒。首先是主人向宾献酒,然后是国君举杯向众人劝酒。接下来,主人向卿献酒,卿举杯向众人劝酒。再接下来,主人向大夫献酒,大夫举杯向众人劝酒。最后,主人向士献酒,士举杯向众人劝酒。这个过程中,堂上的乐工和吹笙者也会轮流表演,增加宴会的欢乐气氛。
无算爵
无算爵是指在燕礼的后期,人们可以自由地互相劝酒,不受限制。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面前都会有佐酒的食物,大家可以尽情享受美食和美酒。即使是无算爵的时候,也不允许因醉酒而失去礼仪。为此,宴会中还会指定监督者,确保所有人都遵守礼仪。
夜晚的安排
夜晚到来时,阼阶、西阶、庭院和门外都会点燃火烛,以便照明。宾微醉时,会取走自己席前的脯,下堂。乐工会演奏《陔》的乐曲,宾会将所取的脯赐给敲钟的乐工,然后出门。卿、大夫也会相继出门。
礼仪意义
燕礼不仅仅是一种宴会,它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通过燕礼的各种细节,参与者能够感受到君臣之间的平等和尊敬。国君在燕礼中表现出的谦逊态度,有助于培养臣下对国事的忠诚和奉献精神。燕礼的目的不仅是娱乐,更是为了明确君臣之间的大义。
参考资料
古代贵族的宴饮礼节:燕礼.中国孔子网.2024-11-26
胡盈:从古代名宴说“燕礼”.华东师范大学.2024-11-26
燕礼之仪与君臣之道.百家号.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