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属
属于木麻黄科,约65种,大部分种类产大洋洲,余分布于亚洲东南部、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及非洲热带地区,可为行道树和防风树;绿色小校可为牲畜的饲料;木材红褐色,坚硬耐腐。在滨海地带营造木麻黄林,即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又可改善立地条件,为引进更好的树种创造良好条件,是我省沿海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概述
所属科:木麻黄科
分布量 世界:65种;中国:3种
引种状况:非引种
形态特征
树高可达30米,胸径7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深褐色,不规则条裂。枝褐色;小枝(常被误认为叶)线形,酷似麻黄或木贼,节间短,每一节上有极退化的鳞片状叶(鞘齿)4至多枚;花单性同株或异株,无花梗;雄花组成纤细的穗状花序,每朵雄花由1枚雄蕊和1—2枚花被片组成,基部有1对小苞片;雌花组成一球形或椭圆体状的头状花序,无花被,但有小苞片。
2;子房上位,1室;花柱短,有2条通常红色、线形的柱头;胚珠2颗,并列于子房基部的侧膜胎座上,合点受精;果序球果状,由多数的小坚果组成;小坚果扁平,顶具膜质薄翅,密集纵行排列于果序上,初时包藏于2枝闭合的宿存小苞片内,成熟时小苞片硬化为木质,展开露出小坚果;种子单生,种皮膜质。
3.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70CM。树皮暗褐色,纵裂。小枝灰绿色,下垂,似松针,长10—27CM,粗0.6—0.8,节间长4—6MM,每节通常有退化鳞片叶7枚,节间有棱7条,部分小枝冬季脱落。花单性同株,雌花序紫色。果序球形,苞片有毛,小坚果连翅长4—7MM。花期4—5月:果熟期7月。
生长习性
喜光、喜温暖湿润。垂直分布在3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及滨海沙地地区。适生于年均温16.3-24.0℃,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3.8℃。耐干旱,抗沙埋和耐盐碱。适生于海岸的疏松沙地,在离海较远的酸性土壤上亦能生长良好,尤其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冲积土上生长更为繁茂。根部需根瘤菌其生。
分布区域
约65种,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北部、太平洋诸岛,马来群岛等地区靠近海滩和沙丘上。大部分种类产大洋洲,余分布于亚洲东南部、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及非洲热带地区,我国引人栽培的有木麻黄C. equisetifolia Forst,粗枝木麻黄C. glauca Sieb. ex Spreng. 和细枝木麻黄C.cuninghamiana Miq. 3种,华南常见之。
园林用途
木麻黄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风力强,不怕沙压,能耐盐碱。在滨海地带营造木麻黄林,即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又可改善立地条件,为引进更好的树种创造良好条件,是我省沿海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木材可用作渔船底板。也是优良薪炭材、胶工业原料和家畜饲料。
其它应用
木麻黄防风回沙能力极强,是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最适合的造林树种之一,凡沙地和海滨地区均可栽植。海南岛作海防林或绿篱,台湾省、广州市地用作行道树,还可与台湾相思、银合欢等混交答风景林,亦是南方沿海造林的先锋树种。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亦可用半成熟枝插。移植须带宿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