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是隋代僧人智永所作,是由一千余个字编集成的四言文章,具有楷法和草书,被历代书评家赞为“天下书法第一”。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传有八百本之多,今所见有二,分别为纸本墨迹卷和石刻本。其中纸本墨迹卷《真草千字文》藏于日本小川简斋,高268厘米、宽97厘米,无款,正文202行,每行10字。而石刻本位于陕西西安碑林之中,有八块石碑,每行十二字。

《真草千字文》作为书法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典型作品,以其自身所体现的多重特征和作用充分反映了当时书法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建立真书的楷模地位,乃至影响唐代楷书规则建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创作背景

智永(生卒年不详),名法极,绍兴市(今中国绍兴市)人,南陈、隋年间僧人,是王羲之第7世孙,其书法造诣继承祖法,草、楷皆工。智永出家后,除了日常参禅学佛外,还在永欣寺书阁临仿名帖,刻苦学习书法,他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师,潜心研习了30年,终成书法名家。其写出《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向浙东地区各寺各赠送一本。智永认为,学书之人只要把这样1000个字刻骨铭心,就可心手相应,臻于妙境。

作品现状

《真草千字文》是由一千余个字编集成四言文章,备具楷法,尤其是草书,规范性很强而不失于板刻,是初学草书的良好范本,被历代书评家赞为“天下书法第一”。智永《真草千字文》,传有八百本之多,今所见有二,分别为纸本墨迹卷和石刻本。

纸本墨迹卷

智永的纸本墨迹卷《真草千字文》现藏日本小川简斋。其高268、宽97厘米,为纸本,无款,正文202行,每行10字,其中缺“家给千兵”草书四字。前有标题二行,已断烂,今有影印本行世。书中不避隋唐帝讳,且有数字与唐以降之传本不同,如“召”字,后世本为“吕”字等。据考此卷于唐朝传入日本,著录于《东大寺献物账》中。

石刻本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石刻本,刻于宋大观己丑(公元1109)年,现位于陕西西安碑林之中,凡八石,每行十二字,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根据长安崔氏所藏智永真迹所刻,被称为“关中本”、“陕西本”。其中唐讳如“民”“基”等字皆有缺笔。

作品鉴赏

书法特点

智永的楷书中,可以看到王羲之《乐毅论》和《黄庭经》的体势和气韵。只是智永的笔墨更加冲和、超逸,而且此作的用笔特点是露锋入纸,大多数笔画入纸时没有藏锋,平和自然,让人看了也十分轻松、舒服。

智永草书,用笔精到而且优美,无一败笔,很是规范,而且收放自如,有一种丰和雅静的气息,令人赏心悦目。他的点画线条饱满圆润,浑涵包容,自然通畅。

笔墨技巧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里面,一行楷书,一行草书,用机械的形式做出了高超的境界。他把笔墨之间的气息和笔墨之间转换的技巧,以及整体的氛围融合恰当。其笔墨技术丰富、精到,表现天然,相互之间又显得融洽,营造出卓越的艺术氛围。

行文技巧

《真草千字文》用笔偏侧,起笔落笔,锋芒毕露,没有浮躁、狂傲之气,始终在一种缓慢的、有节奏的、矜持而又相对自由之中完成了作品。

作品评价

对于智永《真草千字文》书法,历代评价颇高。

北宋文人、书画家苏轼称: “永禅师书,骨气深隐,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平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一,乃识其奇趣。”

北宋书画家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

明初文学家解缙则称:“瑶台雪鹤,高标出群”。

作品价值

奠定基础

《真草千字文》对于初唐大兴王字,确立王字在唐朝的宗主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建立真书的楷模地位,乃至影响唐代楷书规则建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规范化、明确化

智永智永以真草两种书体书写的《真草千字文》,就其本身已包含有一种书法规范化与审美明确化的意义,因此从作品本身而言,其意义也非常显著。另外,这件作品由于其本身作为中国书法楷模的代表和象征,成为书法史上最为显赫的名帖之一,很少有习字不摹此帖者。历代不少书评家赞其为“天下书法第一”。

反映历史

《真草千字文》作为书法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典型作品,以其自身所体现的多重特征和作用充分反映了当时书法的发展。

参考资料

智永.故宫博物院.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