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
《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由由北京军区政治部与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组织出品的大型声乐套曲,以西柏坡为背景,描绘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画卷。
消息
央广网 娱乐 2014年9月2日消息: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圣地之歌、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 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将于9月16、17日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这部作品首演将与河北交响乐团联袂演出,由北京军区政治部与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组织出品。
概述
《西柏坡组歌》以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细腻的描述手法构成了文学和音乐的独特视角,综合运用合唱、重唱、领唱、对唱和戏剧讲述等艺术样式,跨越时空,情景交融。《热土》、《决胜》、《清风》、《赶考》4个乐章17首歌曲次第展开,柏坡岭、土坯房、发报机、小磨盘、煤油灯……一幅幅生动凝练的民俗画卷,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一组组亲切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台上,直达心灵,凝聚成这部作品的形态与气象。
序《古道》从秦皇古道起笔,饱蘸古风今韵,史诗般雄浑刚健,勾勒出了一条中华民族经沧桑而不变,历风雨而弥坚的坎坷英雄路,开篇不俗。第一乐章《热土》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为历史背景,深情吟唱西柏坡这片红色土地,歌颂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第二乐章《决胜》以“三大战役”为主视角,从《发报机的 号角》吹响,到舞动《地图上的红线绳》;从《从哪里认识你》的声声寻问,到《巍巍太行》铿锵回答,通过散点、白描式的手法,形象深刻阐明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深刻道理,激情讴歌人民战争横扫千钧、摧枯拉朽的不竭力量。第三乐章《清风》伴随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和“两个务必”的历史回声而奏响,在《会堂清风》的徐徐吹拂中,聆听领袖和共产党人那《磨盘的故事》,由衷地在心头点起理想与信仰的《这盏灯》,才有了《天下乡亲》里那杜鹃啼血般的“四个最后”。第四乐章《赶考》,以毛主席大手一挥,一句掷地有声的“进京赶考去”为创作契机和思想原点,在《赶考路上》,“考官是天下老百姓,考题是民富中华强,永不脱离是群众,永不动摇是信仰,”道出了共产党人在西柏坡寻找到了强国梦之根和党群关系之本,感悟到了《太阳这样升起来》的领袖情怀,在《亲爱的青春》的绿色畅想中,民族情感、人间大爱得到充分抒发与释放……整个曲目气势恢宏,起伏跌宕,既有民族与时尚结合的艺术享受,又不乏启迪心扉的深沉思考,曲高和众,满满正能量。
共鸣
再现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飞回你的山,梦回你的水”
9月28日晚,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次又一次摘下眼镜,擦拭眼角噙着的泪水。
“那时我10岁,一个秋天的晚上,父亲让我去给隔壁村的一个伯伯送煤油,当时我记得那位伯伯特别亲切,他们正在磨盘上谈论着什么事情,伯伯为马灯加了煤油后,执意送我回家,后来我才知道,那位伯伯就是朱德总司令。”
“当舞台上那盏灯被演员们高高擎起,朱德总司令和蔼的笑容,路上马灯跳动的火苗,一下就出现在眼前。”
歌曲 《这盏灯》唤起了平山县退休干部刘学军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追忆。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河北省知名作家梁陆涛深有感慨地说道。
“把那段鲜活的红色历史,以舞台的形式呈现出来,回味历史,昭示现实,是我们创作 《西柏坡组歌》的最初动机。”该剧目总导演赵小津说道。
为了能深入真实地反映历史,主创人员先后20余次深入西柏坡老区采访创作,访问的党史专家、学者、记者、民间艺术家、干部群众近千人之多,查阅的书籍、资料不计其数。创作者以对历史、对艺术高度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数易其稿,每人的创作手稿都有1米多高。
柏坡岭、土坯房、发报机、小磨盘、煤油灯等等, 《热土》 《决胜》 《清风》《赶考》4个乐章17首歌曲依次展开,一个个打上历史烙印的实景实物、一幅幅生动凝练的民俗画卷、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一组组亲切鲜活的人物,穿越时空,跃然舞台,昨天仿佛就在眼前…… 一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课——“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
历史是一面镜子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是一台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对灵魂深处的叩问,一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课。”某通信团副政委邓说道。
“从一排排相连的土坯房,从土窑洞里不灭的灯光,从石榴花落满的碾盘上。从奔赴战场的号角吹响,从一切都印着人民的字样……”歌曲 《从哪里认识你》每一字、每一句都在诉说着一个朴实的道理,我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
好的文艺作品,必然能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
“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你望眼欲穿的时候,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在笔者采访过程中,许多观众都会谈到 《天下乡亲》这首歌曲。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政治部主任李胜廷说道:“诚如讲述人所说,这是明天对昨天的发问,是瞬间对永恒、大树对根须的发问,我感到,更是对党面临 ‘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发问,触及灵魂,发人深思。”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与“人民”二字息息相关。
“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华夏故园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河北省人大原秘书长谢玉琦眼角泛着泪花说道, “那时候老百姓啊,真是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然而,今天我们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了吗?”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需要时时刻刻牢记和反思的问题。该剧观照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彰显了以“两个务必” “赶考”为核心的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执政理念,对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奋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宏伟目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孕育于伟大的时代之中。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地标”。 《西柏坡组歌》能够引起广泛关注最重要一点,就是它的主题优势和时代价值,这也正是这部组歌的生命力所在。
艺术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表现了人的真正情感——“亲爱的青春,谁为你回眸”
“80后”“90后”的青年们观看了这台剧目后,会有怎样的感想,他们会不会因为不熟悉这段历史,觉得枯燥无味?会不会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无法产生情感认同?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进了他们中间,来寻找答案。
然而,他们阳光般的话语,让笔者心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我觉得呀,对党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和老百姓在一起,对咱们来说,就是练好打仗本领,这就是咱的 ‘正道’。” “我觉得 《亲爱的青春》这首歌,特别有诗意,春暖花开般爽朗。好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
“对了,回头咱们得把这段历史好好读一下,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铭记的历史,这里有我们最应该汲取的营养。”“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只有青春的时候播下种子,以后才会有收成,这样的青春才值得回眸。”……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艺术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表现了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以及热情的世界。之所以“80后”“90后”官兵能产生心灵共鸣,这就是原因所在。
《西柏坡组歌》始终秉承这样一种朴素、务实的艺术指导思想:以舞台呈现为主,运用歌唱、交响乐、情景讲述等多维立体综合艺术手段,舞美设计简洁朴素、准确达意,音乐风格多种多样、讲究变化。
大型声乐套曲 《西柏坡组歌》,正以那以小见大的视角、丰满鲜活的形象、 “接地气”的艺术追求,以强大的正能量辐射开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力争打造成传世的精品力作——“万里征程路,还要再爬坡”
“这个剧目高端大气,是时代的呼唤,是中国梦的和声,是西柏坡的雅声,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题,全面深刻地揭示出西柏坡的精神内涵。”河北省政协副秘书长任惠君说道。
然而,谈及创作过程,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著名词作家王晓岭仍然感慨万千。
“西柏坡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革命圣地。我们创作《西柏坡组歌》的过程,既是追根溯源的过程,也是与历史对话的过程,更是精神回归的过程。‘赶考’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要完成好作品的创作。”
在剧目创作之初,创作团队举步维艰:主创人员思想认识不统一,创作力量整合难,骨干人才青黄不接……一时间,各种困难如一道道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
“我们就用西柏坡精神来创演 《西柏坡组歌》!”他们积极主动与河北省委宣传部协商合作事宜,走开了军地联合创演重大剧目的新路子,探索了共同出资、人才队伍优势互补等经验做法。
对这里的每一名演员来说,“戏比天大”。演员丁晓君为了精准地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传递给观众,与词曲作者反复认真研究演唱表达方法,细到一个音符强弱的把握;有的演员腿站肿了,有的甚至睡觉做梦都在背词,有的号手嘴吹裂了口子;由于创演工作时间紧、标准高、任务繁重,许多创演人员讲大局、讲奉献,没黑没白地超负荷运转,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万里征程路,还要再爬坡。”《西柏坡组歌》的“赶考”之路才刚刚开始,考场是舞台,考官是观众。演出刚刚结束,军区政治部立即组织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展开了下一轮的作品修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