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树
张玉树,生卒年不详,字德润,号荫堂,清代武功县人,乾隆间进士,曾先后任清平知县、峄县知县、胶州市知府、济宁市知府、云南临安知府。后积劳成疾病故于任所,归葬家乡武功。
人物生平
字德润,号阴堂,张七世孙,陕西武功人。
乾隆三十年(1765)进士,授齐河县知县后,研究吏治,讲求治术。
一年后又转调为济宁知府、云南临安知府。到任后,首先裁减官府车马,创建学校,兴修水利,设置义仓。同时,设立钱米管理机构,限制私铸钱币,取缔私币流通,平抑粮价,稳定市场,深得民心。
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清平知县,不久调任峄县。上任后,裁减徭役,民众拥戴。黄河决堤,县遭灾,他除上报求赈外,不计个人安危,断然截留运往济宁市的“漕米”(公粮)救济灾民。因此博得上司称赞,遂晋升为胶州市知府。一年后又转调为济宁知府、云南临安知府。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夏,连降暴雨,黄河决口涌进微山湖内,然后进入台儿庄古运河,致使运河上段两岸八庄一片汪洋,田庐淹没。张玉树闻听,赶赴现场指挥救灾,疏散被围百姓。之后,发动社会救济灾民,由于这次救灾及时,没有人被淹死、饿死。灾后,张玉树一方面积极申请救灾粮款,一方面组织人修建被毁房舍,进行排涝。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因坐贪论斩。只因他们狼狈为奸,上行下效,致使山东府州县仓库无一不亏,累计亏空白银200多万两,以至乾隆闻听此事都感到震惊。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调任江西省巡抚的郝硕,也因坐贪论斩。因此乾隆通谕“诸直省督抚当持名节,畏宪典,以国泰郝硕为戒。”贪官被除,大快人心。旧贪被除,新贪不断出现。但张玉树坚持“清正爱民,造福一方”的信念,依然情系百姓,一心为民。
次年,旱,有蝗。当年进入腊月,张玉树升任胶州市知州。后造弹劾,被降职为知县。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峄县天灾人祸不断。据《峄县志》记载:“(乾隆)50年春,大旱,无麦。大风扬尘,晦冥。”五月虫害稼。至秋乃雨,始种滑谷、荞麦。旋为雹伤,民多饿死。”张玉树又任峄县知县。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张玉树又来到峄县任上。这时的峄县已是满目疮,民有土色。四月初,张玉树终因被诬告和得罪府台大人被罢职。
因积劳病故于任所,当地百姓群众自愿报名,自带干粮,抬上灵榇,将其遗骨一直由云南省送归武功家乡。
相关故事
张玉树,进士出身,武功县人,清乾隆四十年任峄县(枣庄市前身)知县。他在峄县的一切开支,全是管家从陕西省老家专程送来。他的俸银,全部用于公益事业,位于台儿庄区城里的兰陵书院,就是张玉树主持兴建的。
清代的县官,三年一届任期,不许连任。可是在张玉树任职期满之后,当地百姓对其极为爱戴,实在舍不得他走,拦住送他离任的官轿,张玉树改为步行。老百姓就扒掉他的鞋靴,县太爷不能赤脚走路,只好停下来。经过当地士绅上书陈情和吏部特批,张玉树得以破格连续在峄县担任了三任知县,前后达十年之久。在张玉树离开峄县之后,人们把张玉树穿旧的官靴,放在南城墙的墙洞中,上写“贤侯遗履”四个大字,供行人参观,警示接任知县。
县衙的虎头牌为“回避”和“肃静”,张玉树则换成“赏善”和“罚恶”,表明自己的执政理念。张玉树为人谦和,刚柔兼济,而且能力极强,是一位才品俱佳的好官和能员,任职期间,着实为地方百姓做了诸多好事和实事,就是在后人编撰的县志上,也被记下浓重的一笔,在枣庄市民间,至今还有关于他的美誉和传说。为表达爱戴之情,峄县的民间艺人,专门创作了歌颂张玉树的地方戏《独杆轿》,亦庄亦谐,文武结合,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