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仁和镇

仁和镇

仁和镇,隶属于信阳市潢川县,地处潢川县南部。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40556人。

1962年,废区,亚港并入仁和公社。1983年7月,社改乡。1994年12月,撤乡建镇。截至2020年6月,仁和镇下辖15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清末民初,辖区分属秋林里上亚港保和官庄里朱陂店保。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属六区。

新中国成立初,归七区所辖。

1956年8月,成立仁和中心乡。

1958年11月,改为公社。

1961年,隶属双柳树区。

1962年,废区,亚港并入仁和公社。

1983年7月,社改乡。

1994年12月,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仁和镇辖仁和新街1个居民委员会,仁和、四里、连岗、板岗、冯大塘、凌集、杨楼、大杨岗、黄岗、蔡寺、杨瓦房、谈围、亚港、黄营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个居民小组、27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仁和镇下辖1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仁和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仁和镇地处潢川县南部,东与双柳树镇接壤,南与商城县光山县为邻,西与白店乡共界,北与传流店乡相接。区域面积95.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仁和镇地处大别山北麓,属于浅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北长形如“蚕”状,境内岗岭起伏,其中有一条齐山余脉由东往西横贯镇境南部,主峰高庙山,海拔222米;最低点亚港村,海拔70米。

气候

仁和镇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

水文

仁和镇境内有紫泥河发源于凌集村西部,流经西北部四个村,长12.5千米,流域面积15.8平方千米;白露河沿东南方向穿境而过。

自然灾害

仁和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虫害等。虫灾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95年7月下旬,三化螟第三代和水稻白叶枯病侵袭8个村,受灾面积2.1万亩,其中绝收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仁和镇辖区总人口38623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3896人,城镇化率10.1%,另有流动人口2658人。总人口中,男性19998人,占51.8%;女性人18625人,占48.2%;14岁以下6538人,占南京地铁16号线9%;15~64岁27896人,占72.2%;65岁以上4189人,占10.9%。

民族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8124人,占98.7%;有回、壮、满3个少数民族,共499人,占1.3%。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1‰。

2017年,仁和镇常住人口33615人。

截至2018年末,仁和镇户籍人口4055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仁和镇财政总收入325.1万元,比上年增长84.9%,人均财政收入84.2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6.1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48万元,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189万元,耕地占用税29.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91.2%、68.9%,非税收入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7元,比上年增长16.1%。

2018年,仁和镇有工业企业7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仁和镇有农业耕地面积6.4万亩,人均1.7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1900亩,滩涂面积86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7.5%;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生产粮食3.1万吨,人均789.5千克,其中水稻2.5万吨,小麦0.6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6100亩,产量108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鸭为主。2011年,生猪存栏2.8万头,栏6万头;鸭存栏140万羽,出栏750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比上年增长24.6%。种植茶园1600亩,总产9.6万千克。

工业

仁和镇工业以粮食、茶叶加工、建材为主导产业。工业企业28家,从业人员8500人,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职工2240人,完成增加值3440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商业

2011年末,仁和镇有商业网点180家,从业人员650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1.1亿元。

金融

2011年末,仁和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各项贷款余额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仁和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70人,专任老师25人;小学8所,在校生2258人,专任教师15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86人,专任教师7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9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教育经费1292.46万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201.9万元,比上年增长40.6%。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仁和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0个,会员254人,其中团体会员220人,个体会员34人;艺术表演团体7个,演职人员165人;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图书室15个,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藏书5.6万册;电影队1个,年放映15场次,观众达7400人次。

2011年末,仁和镇有有线电视用户2328户,入户率3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仁和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门诊部12个,村卫生室14个,病床6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7张,固定资产总值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8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8人,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2.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万人次,住院手术216台次,出院病人1.6万人。麻疹等9类强制免疫率达99%,二类防疫率达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6万人,参合率达93.3%。

社会保障

2011年,仁和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户,人数37人,支出6.7万元,比上年增长9.2%,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10户,人数1610人,支出1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9人,支出18.9万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6人,支出13.6万元,比上年增长8.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1.4万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医疗救助69人次,支出18.7万元,比上年增长25.6%;敬老院2所,床位89张。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320人,参保率95%。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78.3万元,比上年增长11.6%,救助2049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仁和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点14个,投递线路单程总长度41.5千米,乡村通邮率96%,全年邮政业务:汇票业务完成0.8万笔,报纸、期刊累计发4200份(册),传递信函、包裹9.6万件,业务收入88万元。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2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00户,电话普及率14%;移动电话用户1.4万户,比上年提高18.6%;光缆线路总长41千米,主干电缆82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5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980个,宽带接入用户670户。

2011年末,仁和镇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担负着仁和镇、双柳树镇白店乡南部供电任务,境内35千伏输电线路,长8.2千米,10千伏输电线路,长59.9千米,年售电量89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3%,供电可靠率96%。

仁和镇有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6座,万方大塘120口,总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干渠5条,长46千米,机(电)灌站14座,年总提水量11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

2011年末,仁和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供水管道21.8千米,生产能力360吨/日,年生活用水13万吨,街区年人均生活用水33吨,自来水普及率89%。街区道路两侧铺设有排水管道,总长21千米。

2011年末,仁和镇镇区有花坛38个,园林绿地面积2.6公顷,人均拥有绿地7平方米。

交通

仁和镇境内有106国道纵穿镇境,境内长16.9千米,338省道横穿镇境,境内长9.2千米,在仁和街中心区交会。村道公路长69.6千米。2011年末,客运站1座,占地1400平方米,客运汽车21辆672个座位,年客运量68万人次,货运量5.6万吨。106国道和338省道为框架,镇区建有仁康路、仁双路、仁政路、仁富路、仁裕路,5条街道总长1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3.9米;道路铺装面积8.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1.6平方米。

文化

仁和镇因刘、陈、叶姓等众人在此地聚居开店成集,众议之下取名人和,后演变为仁和。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