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哀愁
《比利时的哀愁》是比利时泰斗级作家雨果·克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法语版获得1986年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是雨果·克劳斯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11岁男孩路易的视角,诉说了孩子眼中个人成长、战争和宗教体验。
作品评价
《比利时的哀愁》是一部道德和诗意方面极具深度、内容极为充实丰富的长篇小说……他对人物的刻画就像马塞尔·普鲁斯特一样出色。
——《纽约时报书评》
雨果•克劳斯像施了魔法一样,以尖锐才智、绚烂语言、生动意象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时代……这部极佳的自传体小说毫无疑问是杰作。
——《洛杉矶时 报》
《比利时的哀愁》在篇幅和野心上都让人印象深刻:“成长小说”和史诗,它就像一部《尤利西斯》规模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独立报》
内容简介
『等你长大有得你难过的。』
爸爸的这句话,像是挥之不去的咒语,紧紧的缠绕著我…
二次世界大战,在人们不经意的状态下,紧锣密鼓的席卷全球。一心想维持中立的比利时,最後还是受到纳粹的欺压。小国的悲哀,无形中蔓延全比利时人心中。
爱幻想的少年路意,懵懂的面对战争为其生活所带来的变化:父亲的通敌、自私、贪婪,母亲的婚外情,亲人邻里为求自保不惜互相出卖等等,在在都挑战路意对家庭、道德、甚至宗教的信念。
在这段战争的动汤岁月中,路意遇到了生命的常态与变态、宗教的救赎与迷思,以及死亡的诡谲气氛。种种的迷惑与渴望,让他试图在家人、朋友和师长的关系中寻找出路。而在众多交织的场景、人物、作者独白中,读者也一次次的与路意分享他的情感、他的哀伤--而情爱、色欲、死亡等种种试,终於让路意在其中找到了救赎。在电影“乐懊恼DES Belges“改编,由雨果·克劳斯的《比利时的哀愁 》小说,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和路易的生存和他在二战前和战争期间,德国占领下的佛兰芒家庭。战前的时间电影首发,路易斯为女性天主教修道院的寄宿学校去。德国占领,生活和适应新秩序的第二阶段。
本书是比利时作家雨果˙克劳斯一部自传性浓厚的小说,描写主人翁路意˙席内在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一段成长历程,被誉为二次大战以来最重要的荷兰语小说,并已被译为十多种语言,发行全球。
作者简介
雨果•克劳斯(Hugo Claus, 1929—2008)
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少数坚持用弗拉芒语创作而享誉世界的文学巨擘。
因其作品照耀了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比利时,被誉为“比利时明亮的灯塔”。
吕振羽君特•格拉斯和伊塔洛•卡尔维诺一起被视作欧洲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家。
“欧洲一流诗人”(约翰·库切);同时亦是剧作家、画家、翻译家、导演。
出生于布鲁日,童年在天主教寄宿学校度过。18岁出版首部作品。二战结束后离家,就读于根特艺术学院。1950年代在巴黎接触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群体“眼镜蛇属”,1960年代以一系列小说、诗集和剧本声名鹊起,1980年代出版《比利时的哀愁》,斩获极高赞誉。
雨果·克劳斯,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少数坚持用弗拉芒语创作而享誉世界的文学巨擘。因其作品照耀了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比利时,被誉为“比利时明亮的灯塔”。吕振羽君特·格拉斯和伊塔洛·卡尔维诺一起被视作欧洲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家。“欧洲一流诗人”(约翰·库切);同时亦是剧作家、画家、翻译家、导演。一生笔耕不辍,以惊人的创作能量、多种文体的驾驭才华和挑战世俗的勇气蜚声文坛。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获荷兰文学奖、德国莱比锡市书展奖和欧洲阿里斯特安文学奖
作品目录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比利时的哀愁》入围2020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书单。
参考资料
比利时的哀愁.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