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府演义
《杨家府演义》 是一部明代长篇历史小说,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凡8卷,58则故事。现存最早刊本为明万历本秦淮河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
小说内容据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创作。主要讲述杨业祖孙五代十国,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故事,最后以杨文广之子杨怀玉率全家赴太行山隐居作结。
在伦理思想上,这部小说突出地歌颂了杨家将高昂的抗敌御侮、以身报国、世代忠勇的品德。作品既写了杨继业、佘氏及其“七子二女”的英雄群象,又集中表现了杨继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等五代将领的征战业绩。杨家将的这种前仆后继、忠勇报国的精神,赢得后代人们的钦敬。
创作背景
政治方面
统治者对于小说的偏爱,导致了上流社会文人开始以评点的形式对通俗小说进行肯定和宣传。林瀚、杨慎、钟惺、陆士科等人均修订或评点过小说,李贽更是将《史记》发愤著书的理论用在评点《水浒传》上。官方参与通俗小说的刊刻足以说明其宽松的文化政策,从统治者的提倡到文人、名士的参与,这些都反映了明代较为宽松的文化政策,这为通俗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导向性和有力支撑。
明朝建立初期,由于根基尚未稳固实行重武轻文的政策;明中期社会稳定战事减少实行重文轻武政策,而《杨家府演义》的产生时间正是明中叶以后,相较于明初而言此时社会稳定,武将地位自然会有所下降,因此小说以武将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也是对当时文尊武卑社会现实的一种控诉,但是于当时社会现实,小说中的武将往往以家破人亡或者归隐山林作结。
经济方面
明代中后期伴随的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其商业出版空前繁荣。中央设有国子监和司礼监等常年从事刻书活动的机构,像都察院、钦天监、礼部等部门也参与刻书;地方政府的刻书活动也很兴盛,从省布按二司到各府州县衙以及各地学校、书院都有刻书活动[这种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出版体系的形成使得书籍的大量刊刻成为可能。
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获得了初步的发展,由此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批的农民涌入城镇并以从事商业活动为生,将商业视为末流的传统观念已经开始转变。经济发展带来物质生活的极大繁荣,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这就为通俗小说的繁荣提供了契机。
社会方面
明朝中后期,在奸臣弄权和外族入侵双重因素的作用下,明朝国势衰微,由此导致社会矛盾突出,人们对于贤明君主和治国能臣的渴望日益加深,而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现状与北宋时期的历史契合度最高。改变国势衰微这一现状最为直接的方式是武将的出现。我国文学自古就有借古讽今、以古喻今的传统,面对如此局势人们自然会想到前代出现过的名将,希望他们的出现可以改变现状。
明代社会奸当道,正义之士往往会遭到排挤和迫害,因此文人大多选择了隐逸的道路,表现在小说中就是武将具有了一定的文人意识,不再是以往小说中单纯的忠君而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隐逸思想。从杨延昭的乘马论、五郎五台山为僧到文广感叹道士悠然自得的生活并化鹤归家再到怀玉携全家归隐太行山,小说将这种几代人对于隐逸态度在最后直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杨家从太行山兴起最终又归于太行山,是一种较为圆满的结局,但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结尾怀玉的这种归隐并不彻底。
出版历史
目前公认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卧松阁刊本《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将世代忠勇演义志传》,简称《杨家府演义》,此本内封题《杨家将演义》,序前题《杨家通俗演义》,版心题《杨家府演义》,八卷五十八则,各卷前题有“新刻全相”、“镌新编”、“刻新编”、“镌全相”等字样,每卷卷首均题“秦淮河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两行并排刻印,每节题目均为单句,且不标节数,叙述起自赵匡胤登基平北汉,止于杨家第五代子孙杨怀玉举家上太行山(以杨业为第一代),历时六朝帝王,时间跨度较大。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80年发行的《杨家府演义》即是这个版本的重刊本。此版本清代翻刻本主要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宝兴堂刊本,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天德堂刊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书业堂重刊;清同治元年(1862)刊、光绪八年(1882)重修之“维杨文德堂藏版”本,此后翻刻本寥寥无几。“以上各本皆据明刊本翻刻,其中同治元年刊,光绪八年重修本改名《杨家将》,有重刻之绣像。”
民国翻刻本主要有:民国版《绣像北宋杨家将全传》沈鹤记书局;民国版《北宋杨家将》上海中原书局和民国版《北宋杨家将》上海大文书局。建国后刊印本主要有:竺少华点校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杨家府演义》;秦淮墨客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杨家将演义》;周华斌、陈宝富校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杨家将演义》;王增义口述,刘兰芳、王印权整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秦淮墨客著《杨家将演义》;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杨家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杨家将演义》,秦淮河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刘倩校点。
内容简介
《杨家府演义》描写了北宋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祖孙5代前仆后继抗击辽和西夏的忠勇事迹,主要故事包括杨家将幽州保驾、杨令公撞死李陵碑、杨六郎镇守三关、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等,最后以杨怀玉举家退隐太行山作结。小说塑造了杨家府的众多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坚贞不屈、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书中还引人注目地描绘了杨门女将佘太君、木(穆)桂英、杨宣娘等形象,她们不是深居闺阁,而是继承父兄、丈夫的遗志,走上卫国杀敌的最前线。
角色介绍
杨业,原为北汉名将,北汉灭亡后归宋。《宋史》有传。小说写他自归宋后,一直站在抗辽斗争第一线,英勇冲杀,瓦桥关一战,杀得番兵尸首相迭,使辽萧太后亦感叹说:“久闻此老号‘杨无敌’,名不虚传矣!”赵光义游幽州,被辽重兵围困,当此危急关头,他舍子保驾,让长子假冒宋君出降,自已与其他数子保护车驾突围,因此丧三子、失二子,作出重大牺牲。雍熙之役,潘仁美有意陷害,使其父子兵困陈家谷,他身负重伤,血染征袍,仍力战不已,最后撞李陵碑,以身殉国。
佘太君,杨业妻。多以“令婆”称,“佘太君”之称则多见于后代小说戏剧中。小说对她在归宋之前,有较生动的性格描写,她随夫作战,打着白令字旗,冲锋陷阵,勇不可当,曾射伤潘仁美,杀其部将洪先;对归宋也能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劝说杨业,表现出她的机敏。归宋之后,特别是杨业牺牲之后,书都表现她成为无佞府的主持者,杨家将的主心骨,人老心雄,深明大义,不只大力支持鼓励儿孙女媳继续战斗,而且还亲临前线,参加大破天门阵。
杨延昭,杨业第四子,俗称杨四郎。幽州救驾当中时,大郎渊平遇难,四郎却被活擒。当他被押去见萧后时,挺立不屈,厉声应对,萧后怒命斩之,他全无惧色,引颈待砍。萧后爱其才貌,招为琼娥公主驸马。他应允的原因是:纵死亦无益于事,不如留在辽朝,伺机报仇。于是隐名埋姓,改称木易,忍辱辽邦十八年。当中曾三次暗助宋室:一骗取萧后的头发做药以救六郎性命;二、九龙谷给宋营暗通倩报,援助宋军粮食;三、与重阳女密切配合作内应,大破幽州。辽亡,他携琼娥公主归宋。拜见八王时,他再三称罪,八王说他破幽州立了大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他归杨府见令婆,且悲且喜地不断自责,令婆也尽力抚慰他。
杨延德,杨业第五子,俗称杨五郎。幽州救驾中,他被乱兵冲散,走投无路,上五台山削发为僧。他手下有一、二千僧兵,所向无敌。孟良曾三次奉命上五台山请他率僧兵救应。第一次是双龙谷之围,他起初不肯下山,自认为已经出家,岂可复临阵相杀。后又提出条件,要取八王的一匹宝马才去孟良将马盗出给他。他一旦下山,就大发神威,入幽州救出九妹,杀了辽将萧天佑,解了双龙谷之围第二次是破天门阵,孟良上山再请,他提出要穆柯寨的降龙木才去。到了天门阵之后,他破了迷魂阵,擒了单阳公主(萧后之女),砍了辽将萧天佐。第三次宋十朝臣被困飞虎谷,孟良去请,他虽说:“怎么屡次来找麻烦?”最后看在八王面上,还是下山去救。
杨延昭,杨业第六子,俗称杨六郎,小说写李世民曾赐名杨景。经幽州救驾,杨业身边只剩他和七郎,陈家谷之战中,杨业殉国,七郎被害。从此抗辽斗争便以他为中心人物。及灭辽后,孟良、焦赞因往望乡台盗取杨业骨殖双亡,他也忧伤致病去世。
穆桂英,杨宗保的妻子。她青春焕发,英武婀娜,大胆追求爱情,与宗保私订终身;又有非凡的本领:“生有勇力,曾遇神女传授神箭飞刀,百发百中。”在抗辽战斗中,她风驰电掣般地驰骋在幽州战场上。在大破青龙阵的战斗中,奋勇冲杀,于危难之中夺得胜利,显示出巾帼英雄的本色。书中“十二寡妇征西”一节,集中表现了杨门女将英勇献身的牺牲精神。
赵元佐(赵元佐),赵国之侄。赵匡胤即位后,封他为燕王,人称张献忠。他才学过人,德高望重,是北宋的一代重臣。潘仁美陷害杨家,他便计斩潘仁美。七王赵恒(赵恒)怕李世民把皇位传给他,与王钦合谋,曾用毒酒害他,赵光义临终,要把皇位传给他,他辞而不受。太宗赐他铁券、免死牌十二道,遇乱臣贼子,有权随即打死。真宗登基后,封他为诚意王。对着真宗的面.他曾痛打奸臣王钦。王钦陷害杨延昭,他力谏真宗,保护六郎、真宗在魏府被辽兵围困,他冲出重围,重招六郎兴兵救驾。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杨家府演义》如其他家族型历史小说一样,在成为具有演义特色的通俗小说之前,就己在宋元话本和元明杂剧中广泛流传,拥有了十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综合讲史福州话与民间传说基础上,敷演断代史中语焉不详或零星、片断式家族英雄人物的命运遭际,从家族史角度对历史题材创作实施整合。无论在价值取向还是叙事策略方面,均呈现出与早期历史小说不尽一致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既自觉依附传统儒家文化系统,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晚明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在历史演义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之时,选择雅俗兼顾的创作思路和叙事策略。
从整体上看,无论人物设置、事件叙写还是蕴含其中的价值向度,在吸纳正统史家评价体系的同时,融入来自英雄传奇的江湖价值元素,构成以杨延昭为统帅的成分驳杂的将士群体以及由此展开的波澜壮阔的矛盾冲突,并将大宋与大辽、西番、南蛮之间充满神异色彩的边疆战争和宗保与桂英、文广与三美之间有违儒家理性原则的“马背奇缘”作为全书重要的叙事板块,从而呈现出现实层面的历史战争与虚幻层面的神魔斗法、群体理性精神与个体感性欲求并存之基本特征。
作品在着重表现激烈民族矛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求抵御外患,谴责权奸,表彰忠烈的理想和愿望。语言通俗朴素、生动活泼,风格粗犷豪放。但其情节的安排尚欠妥帖,形象的塑造也显粗糙。
后世影响
《杨家府演义》以杨家祖孙三代作为整个叙事的中心,这种模式促进了通俗小说中以叙写家将故事为中心的家将小说的繁荣。此外,它的叙事在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的特征之上,融入神魔小说的特性,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范式。其独特的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式的叙事结构被后世诸如《三侠五义》的侠义小说所借鉴。《杨家府演义》以杨家祖孙三代作为整个叙事的中心,这种模式促进了通俗小说中以叙写家将故事为中心的家将小说的繁荣。此外,它的叙事在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的特征之上,融入神魔小说的特性,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范式。其独特的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式的叙事结构被后世诸如《三侠五义》的侠义小说所借鉴。
《杨家府演义》是明末清初杨家将历史题材创作中一部具有开创意义和典范意义的文本,随着系列作品的应运而生,形成明清家族型历史小说一派,其影响力甚至辐射到晚清的英雄儿女小说。《杨家府演义》提供的素材,为戏曲创作开辟了新天地,戏曲艺术家们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再度加工, 创造出其他作品,因而使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清代中叶的《呼家将》《万花楼》《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南后传》等就是杨家将故事题材延续的产物。
相关影视
2012《穆桂英挂帅》,由苗圃、罗晋分别饰演穆桂英和杨宗保。
参考资料
《杨家府演义》与明清家族型历史小说研究.中国知网.2024-01-15
《杨家府演义》研究.中国知网.2024-01-19
杨家府演义.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01-19
《杨家府演义》叙事研究.中国知网.2024-01-15
科幻叙事成为2020年代军旅文学新的生长点-中华读书报.-光明网.2024-01-19
明清家将小说“续仿现象”论.中国知网.2024-01-19
杨家将 杨家将 (1985).豆瓣电影.2024-01-19
穆桂英挂帅.央视网.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