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齿龙
畸齿龙属(属名:Heterodontosaurus,意为“有不同牙齿的蜥蜴”)又名异齿龙,是种小型植食性恐龙,拥有锐利的犬齿,生存于早侏罗纪的南非。属鸟脚亚目恐龙(鸟脚恐龙)。发现于南非三叠纪晚期沉积岩层中的畸齿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鸟臀类恐龙,同时,它也是鸟脚类恐龙的最早代表。某些科学家认为畸齿龙是杂食性动物,会以植物与小型动物为食。
外形特征
畸齿龙是一种用两只后足行走的小型、行动敏捷的鸟臀目恐龙,生长约1米,它的头骨只有大约10厘米长。头骨上有一个被压低了的颌关节,在下颌的前方有一个分离开的没有牙齿的前齿骨,这是鸟臀类恐龙最显著的头骨特征。畸齿龙上下颌的边缘都长有较特化的小牙齿,显然适合于切割和咬裂植物性的食物。令人惊异的是,畸齿龙下颌的前方有一个类似于哺乳纲的犬齿那样的大牙齿。畸齿龙头部之后的身体骨骼都是典型的鸟臀类型的,腰带也不例外,耻骨与坐骨平行并相连结。畸齿龙有长而狭窄的骨盆,以及类似更先进的鸟臀目恐龙拥有的耻骨。更不寻常的是畸齿龙的手掌有五个手指,其中两个似乎是互相对应的。这种结构可让畸齿龙紧握并操作食物。脚与足部的骨头以类似鸟类的方式愈合。畸齿龙的最独特特征是其牙齿。大部分爬行纲与恐龙只有单一型态的牙齿,畸齿龙具有三种型态的牙齿。口鼻部的前段是小型牙齿,用以咬断树叶与茎。第二种牙齿是一对长牙,功能仍不清楚,但有研究认为第二种牙齿是种性别上的展示物,或是威吓求偶的对手或竞争领地用。第三种型态的牙齿是长而方形的颊齿。这种型态的牙齿是咀嚼的适应演化结果。脸部两侧可能拥有颊部。咀嚼在恐龙相当普遍,但在其他爬行动物中不普遍。大个儿的后牙用于磨碎食物,还长有一些弯曲的像獠牙似的牙齿。没有人知道这些弯曲的牙齿是干什么用的,但是一些专家确信只有雄性的畸齿龙才长有獠牙,可能是在打斗时当作武器用的。畸齿龙的奇特牙齿,使部份科学家怀疑畸齿龙的食性。
发现与分类
畸齿龙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南非博物馆的标本。目前本属有两种型态,有些人认为第二个型态代表者不同的种。模式种是塔克畸齿龙(H. tucki),发现于上艾略特组地层,年代为赫唐阶(1亿9900万年前到1亿9600万年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