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表
公孙表(360年-423年),字玄元,燕郡广阳(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广阳村)人,北魏时期将领。他曾担任西燕尚书郎,后来投降后燕。公孙表归降北魏后,历任中书博士、吴兵将军、广州市刺史等职位,受封固安县子。公孙表参加讨伐吐京郡胡人的战争,但由于指挥失当,令拓跋嗣颇为不满。公孙表泰常七年(422年)率军攻打刘宋,但再次指挥失当,损兵折将,最终被赐死,时年六十四岁。公孙表曾劝拓跋珪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得到赞赏。他还参与侵宋战役,但因毛德祖离间加上积怨而被魏帝所杀。
人物生平
仕燕归魏
公孙表早年是一位儒生,四处游学。慕容冲慕容冲任命他为尚书郎。登国九年(394年),慕容垂慕容垂攻陷西燕首都长
子,西燕灭亡,公孙表于是投降后燕,跟随慕容垂到后燕都城中山。
登国十一年(396年),后燕惠帝慕容宝在与北魏军队交战中兵败逃走,公孙表便投降北魏。北魏朝廷派他为使者出使晋朝,十分称职,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授任为博士。
当初,拓跋珪拓跋认为慕容垂的几个儿子分别占据险要之地,权柄互相转易,终于会导致灭亡;而且其后燕国内风俗敦厚朴实,人们很少有什么嗜好与欲求,不能够启发他们的智慧,只能诱导其追求利欲,公孙表对此很不以为然。公孙表秉承道武帝的意旨,进上《韩非书》二十卷,道武帝对此极为赞赏。
讨胡失败
拓跋嗣拓跋嗣在位初年,公孙表参与谋划将军元屈的军事行动,征讨吐京的反叛胡人,被胡人打败。公孙表由于事先劝止过元屈,明元帝认为他有远见,赐爵固安县子。黄河西部饥饿的胡人刘虎聚结流民,在上党郡造反,向南侵犯河内。明元帝命公孙表率军讨伐刘虎,又命公孙表与姚兴姚兴的洛阳市戍将约定时间,让他在黄河南岸准备策应,然后才进军讨伐胡人。当时胡人内部互相猜疑,自相残杀,公孙表认为他们有分裂瓦解的趋势,就不与洛阳戍将互通消息,率领部众征讨刘虎。公孙表治军法令不严,被胡人打败,士卒伤亡大半。拓跋嗣对此耿耿于怀。
被帝缢死
刘宋武帝宋武帝征伐姚兴,兖州刺史尉建听说敌军来了,便放弃滑台向北逃走,明元帝命公孙表随从寿光侯叔孙建屯驻枋头。
泰常七年(422年),宋武帝刘裕去世,北魏朝廷商议收复黄河南岸被南朝宋侵占的地方。明元帝认为只要占领淮河一带,滑台等三城的宋军自然会束手就擒。而公孙表则坚持应当首先攻城,明元帝听从他的意见。于是以奚斤为都督,以公孙表为吴兵将军、广州市刺史。奚斤等人渡过黄河,公孙表则攻打滑台,攻打多时未能取胜。拓跋嗣于是亲自南巡,声援公孙表。公孙表等人占领滑台之后,引军向西征伐,在土楼大败刘宋将领翟广,进而围攻虎牢。明元帝临时驻扎在汲郡,始昌县子苏坦、太史令王亮向明元帝奏称,公孙表把军队布置在虎牢东面,没有占据有利的地形,所以使得宋军不能及时被消灭。明元帝平素很喜欢术数,对公孙表先前就存有怨忿,等到攻打虎牢时,士卒伤亡很多,于是就派人乘黑夜到营帐中把公孙表缢死,公孙表时年六十四岁。明元帝因为宋军尚未退走,把此事掩盖起来而不予公开。
家族成员
儿子公孙轨,尚书、平南将军、燕郡公。公孙质,尚书。孙子公孙斌,公孙轨长子,袭封燕郡公,官至内都大官。公孙叡,公孙轨次子,封阳平公,官至南部尚书。公孙邃,公孙质次子,封襄平伯,官至镇东将军、东夷校尉。曾孙公孙良,公孙之子,官至尚书左丞。
公孙衡,公孙叡之子,封昌平子,官至司直。公孙同始,公孙之子,袭封襄平伯,官至给事中。公孙同庆,公孙邃之子,官至司徒田曹参军。玄孙公孙崇基,公孙衡之子,袭封昌平区县子。
轶事典故
当初,公孙表与渤海人封恺友善,后来替自己的儿子求娶封恺的侄女,封恺不答应,公孙表深怀怨恨。后来封氏被司马国璠逮捕,拓跋嗣因为他是旧族想要宽宥他,公孙表坚持证明他有罪,于是就杀了封氏。
史书记载
《魏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
《北史·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人物评价
公孙表外表谦和而内心好疑忌,当时人们都以此而鄙薄他。公孙表本来与王亮同在营署供职,到他出任刺史时,对王亮轻视侮慢,所以王亮后来弹劾他,使他遭受灭顶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