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宾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3日),字彦堂,号平庐,河南省南阳县人。他是中外知名甲骨学权威和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考古第一人,他发现了大龟四版和贞人说,将甲骨文分为五期,提出十个断代标准和建构殷历,以科学方法研究商代制度和地理,学术贡献卓著,与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并称“甲骨四堂”。他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学习,并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等校任教。1928年至1946年,董作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历任多个职位,并在1948年成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还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兼任台湾大学教授。
董作宾对甲骨文的研究贡献卓著,尤其是在1928至1934年间,他主持或参与了8次殷墟发掘,并专注于甲骨文字的研究。他主编的《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收录了大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中首次提出通过“贞人”推断甲骨文时代的方法。1933年,他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确立了甲骨断代学说,将殷墟出土的甲骨分为五个时期。此外,他还研究了殷代年历,著有《殷历宏》。
董作宾的学术论文约200篇,内容涵盖商代历史的多个方面。他的学术成果被收录在《董作宾学术论著》《平庐文存》以及《董作宾先生全集》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5年3月20日出生于宛城区长春街(现解 放路)一个小店主家庭,少年时便博览《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学说。幼时的董作宾在课余时常到旁边刻字店里玩,并细心地观察各种雕刻技法,琢磨刻字的章法与要领。后来他又得到店主的热情指导,使他对古文字和篆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宣统二年(1910年),他入元宗高小,后辍学。1915年春,在张嘉谋先生(著名教育家)的催促下,董作宾考取县办师范学校。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
初识甲骨文
1917年春,董作宾跟随张嘉谋去开封市,在张家管书房兼办家务。后经张嘉谋先生的指导和引荐考入开封育才馆读书,初步接触到甲骨文,从此他便与甲骨文结缘并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研究中国考古学。
1922年,他应张嘉谋先生之约只身来到北京求学,吃住在张先生家里。张先生知道他学过篆刻,又有一笔好字,便托人为他介绍了一个誊写讲义稿的差事。这其间董作宾结识了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徐旭生(唐河县人),徐先生发现他聪明,又忠厚老实,还能吃苦,便介绍他入北京大学旁听语言学,空余时间对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进行摹印、研究。 1923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习甲骨文。
任教中山大学
1925年,董作宾从北京大学研究所毕业后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他先后任教于福州协和大学和河南中州大学。1927年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并同文学院代院长傅斯年结为知交。之后,入傅斯年创办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28年,回宛在南阳中学任教。同年暑假,他去安阳市考察,发现当地村民在殷墟挖掘并出卖甲骨,即向傅斯年建议,由中央研究院主持进行系统发掘。10月,董作宾首次发掘获得甲骨残片784件,此后又先后15次参加安阳小屯村殷墟发掘。他又参加山东城子崖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曾任教于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等,1928年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任研究员、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员
1932年,他升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3月,他发表了《甲骨文时代研究例》,确定了识别甲骨片上殷代文字分期的10个标准。从1928年董作宾参加安阳殷墟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先后多次参加殷墟的系统发掘,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他也由此开始对甲骨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和专著。他最早提出甲骨断代的10个标准,主持了殷代帝王世系年谱、殷先王称号、殷帝姓氏、出土物墓葬地段、异域地名、铭文所述人物、铭文语法结构、铭文表意标准、铭文书写形态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他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之一,一代甲骨学大师。他编著出版了《殷墟文字甲编》。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历史语言研究所相继迁往长沙市、桂林市、昆明市、南溪,并主持该所工作,继续研究殷代历法。1931年后,编著出版《卜辞中所见之殷历》。1945年又编著出版《殷历谱》,被誉为纪念碑式著作。
第一届院士
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并在同年当选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同年底董作宾随中央研究院和自己相伴多年而不忍心分开的大批文物迁往台湾,并提任台湾大学中国古文和历史教授。为该校中文系讲授古文学,为历史系讲授殷商史。1950年,他和友人一起创办《大陆杂志》,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发表《武王伐纣年月日考》一文。1951年后,先后编著出版了《西周年历谱》和《殷墟文字乙编》。 1955年8月,他应香港大学之请,赴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中国年历编写工作,并任香港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和崇基、新亚、珠海三书院的教授。此间,他完成了中英文对照的《中国年历总谱》。
1949年后到台湾,曾任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语言所所长、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等。
个人著作
董作宾的学术论文共计约200篇,内容除甲骨学外,涉及商代历史的许多方面。台北世界书局和艺文印书馆出版有《董作宾学术论著》和《平庐文存》。1978年艺文印书馆出版有《董作宾先生全集》,分甲、乙编,共12册。董作宾书法及篆刻作品今存《平庐印存》一册。
其他作品有:《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1924)、《卜辞中所见之殷历》(1931)、《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33)、《殷墟文字甲编》(1937)、《殷历谱》(1943年)、《西周年历谱》和《殷墟文字乙编》(1951)、《中国年历总谱》(1956,中英文对照)、《中国上古史年代》(1957)。
主要成就
1928年-1934年,董作宾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由他主编的《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1933年又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论证了甲骨断代学说,确定了甲骨文的10项断代标准,并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划分为5个时期,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商朝年历之学,著有《殷历谱》。
考古
1928-1934年间,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由他主编的《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 13047 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他把“卜问的人”称为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
甲骨文
除了考古学外,董作宾对中原地区甲骨文的研究有卓然贡献,并显于国际间,学界把他与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及郭沫若(鼎堂)合称“甲骨四堂”。他对甲骨学与殷商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含:大龟四版与贞人的发现;十个断代标准的提出;殷历的建构,着有《殷历谱》;甲骨文字的考释与解读;殷代地理的推测及制度的研究等。从比较么些文字与埃及文字中,他证明甲骨不是造字的开始,而有更遥远的源头,这除了对文字学的影响外,也开拓了古代文化研究的另一途径。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人物轶事
甲骨四堂
在中国近代,董作宾因其在甲骨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与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一同被誉为“甲骨四堂”。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界对这四位学者的学术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罗振玉为甲骨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王国维在考据历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董作宾则对甲骨文的时代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而郭沫若则在甲骨文的辞例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发现。
赠联道贺
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曾向董作宾学习历法,但他们在某一学术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看法,并在刊物上发表了长达两年的争论。最终,董作宾承认了罗尔纲的判断,并特别用甲骨文撰写了一副对联,亲自送到罗尔纲的住处以示祝贺。这一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当时董作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而罗尔纲则在社会研究所任职。由于战争的影响,两所机构都迁至四川南溪区李庄镇,尽管他们分住在两个村庄,但距离并不远。尽管董作宾当时已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考古专家,而罗尔纲相对年轻,但董作宾仍然不辞辛劳地亲自将这副珍贵的甲文对联送到罗尔纲的集体宿舍,并在众人面前向罗尔纲表示祝贺:“你对了,我写副对联来向您道贺!”
平静心胸
董作宾是一位拥有开阔思路、内心平静且语言幽默的学者。他常常能用简短的话语展现出自己澄澈的胸襟和淡泊的心志。1947年,董作宾在芝加哥大学担任中国考古学客座教授时,他在讲授甲骨金文课程时,以幽默的方式开场,他用手轻轻摸着朋友的脊背说:“甲骨就是乌龟壳。”这一举动引发了全场的笑声。在台湾大学授课时,他经常会穿插一些掌故趣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他讲述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购买甲骨时,有人将新骨伪刻后卖给他,导致他收藏甲骨的书屋中充满臭气的故事,这些故事被董作宾娓娓道来,使听众感到既有趣又亲切。晚年时,董作宾还曾在香港大学讲学。有一次,一位画家送给他一幅画,但他却要求画家在画上再添上三只小鸡,以便凑够十个。画家对此表示困惑,认为这样会破坏画面的美感。然而,董作宾坚持要求,并幽默地回应说:“我有十个小孩。”众人听到这个回答后,纷纷称赞他的机智和幽默。
援助同乡
董作宾在北京期间,曾遇到一位南阳市同乡的年轻人,该人因考试未中且家中遭遇变故而陷入困境。董作宾不仅给予他食宿上的帮助,还鼓励他振作精神,积极学习,并帮助他寻找工作机会。经过董作宾的关怀与帮助,这位年轻人最终努力克服困难,在考古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参考资料
陕博举办董作宾生平及甲骨学研究特别展.国家文物局.2023-12-18
董作宾.museum.sdu.edu.cn.2024-02-17
董作宾故居,大修了.epaper.01ny.cn.2024-04-09
已故甲骨文研究大家董作宾的儿子董敏、董兴说:我们的根在河南(2).印象河南.2024-04-09
甲骨文大师和他的两个儿子 董玉京、董敏继承了董作宾的甲骨文化.www.tongxianghuicn.com.2024-04-09
《河南日报》董作宾:我国现代甲骨学与考古学重要奠基人.河南大学新闻网.2024-04-10
太平天国史.读书.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