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誉村
爵誉村位于中国泰和县螺溪镇,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牛吼江东南岸,村域面积约4平方千米。村民主要姓氏有周、康、张、肖、胡等。爵誉村原名龙源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村内有大量保存较好的赣派建筑群,包括宗祠、庙宇、古民居等。2016年12月9日,爵誉村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沿革
爵誉村原名龙源村,始建于唐代,由朱、皮、兰、丁等姓氏民众散居于此。五代十国至两宋时期,周氏、康氏、张姓和肖氏等民众先后迁入。在此过程中,皮、兰、丁三姓族群逐渐湮毁不存,只是在村中留下丁家坪、皮家居等遗迹。
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周矩随时任吉州区刺史的女婿杨大中自南京市(今南京)徙至泰和县南岗村定居,不久改迁龙源村,成为当地周氏始祖,俗称“周家”“周村”。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康肇庆由该县禾市镇义和田村投奔岳父周氏龙源村定居,成为本村康氏始迁祖,俗称“康家”。
明代,龙源村改名爵誉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南昌市失陷前,江西省政府机关撤退至泰和县,原省立南昌二中也随之搬迁至爵誉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原省立南昌二中大部分迁往吉水县白沙,只剩下初三年级仍留在爵誉。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原省立南昌二中初三年级毕业,南昌二中至此全部离开爵誉。
1997年,南昌二中校友会建造了一座大理石碑立于爵誉村口,上面印刻着“饮水思源”四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爵誉村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牛吼江东南岸,距泰和县县城约30千米,村域面积约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爵誉村地貌南高北低,向东北方向倾斜,如同卧虎形状。
水文
自然资源
爵誉村水土资源丰富,土地面积约3000余亩。
人口
截至2018年末,爵誉村有近500户3000名村民。
经济
村内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2017年12月份开始,爵誉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面积2000余亩,惠及该村17个自然村、450多户农户。
村落特色
空间布局
爵誉村依山水地势而建,村落坐北朝南,面迎牛吼江,背向武江,村中及四周有36口水塘,寓意“湖罡三十六爻”。
爵誉村格局自明清以来基本未变,布局以姓氏宗祠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始建于宋、明、清代的古祠有70栋,清朝余存的古民居34栋,基本完好;明清建的书屋8处,店铺5家,寺庙、道观5座,坊牌3座。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乾隆为防水患、由肖钱两姓筹资修筑的0.5公里的防洪围堤、两层拱桥、三处渡口。
建筑特色
爵誉村是赣派建筑风格的集中展示地,传统建筑特色整体体现吉安市建筑风格,大气、壮观、富丽,同时还独具当地乡村建筑的朴素、简约、典雅之感。建筑院落格局基本上是遵守天井式格局布置,后建造上位采光的中小型住宅形式,出现了天门和天窗的上位采光方式。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爵誉村原名龙源村,因村里文臣武将辈得到赵祯的关注,被誉为“爵崇誉隆”,后演变为“爵誉”。
庐陵文化
爵誉村是庐陵文化古村落典型代表,独具魅力的乡土建筑博物馆。爵誉村自开基建村以来长期处于庐陵郡地区辖区之内,深受庐陵文化的侵淫,在文化理念、村庄布局、宗族特征、建筑风貌以及传统习俗等方面均集中体现了庐陵文化的特征,是庐陵文化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历史人物
周矩(895年—976年),字必至,号云峰,官至西台监察御史,中国古代水利名家。据《泰和县志》记载,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周矩以自己的俸禄余资,始创泰和县乃至江西省最早、最大的槎滩和石二陂为公陂,规定不得专利于周氏,留有古碑刻《槎滩、碉石二陂为田记》,乃宋代真品。
周中和(996年—1074年),爵誉村人,赵祯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至和元年(1054年)持节奉使仁庙,受敕避帝号讳,宋仁宗御笔亲易名中复。
周是修(1354年—1402年),名德,字是修,爵誉村人,为水利学家周矩后裔。
康奎,谱名从魁,号北轩,明成化帝时官拜靖江王府史司左使,后又很快被特敕为奉政大夫修正王府伊。历官49年,著作颇多,并有“国师大夫”牌匾。
主要景点
久大堂
久大堂,为周氏宗祠,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堂前狮目怒视,宝相威严。祠堂外黄庭坚手书的“儒学坊”,向世人昭示着爵誉二字所蕴含的分量。
孝德堂
孝德堂,为康氏宗祠总祠,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至绍兴元年(1131年)年间,宗祠前方的喜鹊牌坊为清末扩建,大门上方为飞檐四翘的鹊巢官,由四根石柱托起,石柱上刻有两副楹联,其中一联云“武姥高插云祥钟灵秀,搓江环涌翠兆起人文”,高度概括了爵誉村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贤才鹊起的风貌。
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9日,爵誉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1月,爵誉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