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澳岛铳城
东澳岛城位于东区的东澳岛东澳湾。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现存遗迹主要包括铳城和烽火台。铳城平面呈长方形,长49米,宽22米,墙高3米,厚2米,全部用石块砌筑,城门以青砖拱顶,城上炮位清晰可见。1987年东澳岛铳城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珠海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筑特点
该城的墙体是用糯米浆为主要原料将石头砌合起来的,铳城东西0米,南北45米城内东墙两边各有一炮台。离铳城东南约20米处,临悬崖有一高2米、呈圆锥形的烽火台。里面有火膛、烟道,是传递信号用的,为原始军事通讯设施。峭崖俯看,波涛汹涌,浩荡滔天,有如千军万马席卷而来,再看看这铜墙铁壁的城堡和傲然屹立的烽火台,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金戈铁马的战乱岁月,令人发出思古之情。
主要景点
“万海平波”和从这里西去100多公里的台山市广海南湾的“海永无波”的摩崖石刻,一东一西,遥相呼应。东澳岛“万海平波”和“武当胜景”两处摩崖石刻,刻于丙辰年和丁已年,应是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的产物。
其时,大海盗张保仔(招降后改名张宝)统领“五色帮”部众 4万人,打着“反清灭洋”、“劫富济贫”的 旗号,称雄于南海海上。丙辰年是嘉庆元年(1796年),正是张保仔势力的高峰期,他们踞大屿山为巢穴,出入于珠江口而无敌,占东澳岛刻下此“万海平波”。
“胡一雷”此人名不见经传,应是张保仔麾下的一员文人。次年即丁已年(1797年),他们得知嘉庆皇帝登基改元,也刻上本部的“上帝行宫”纪年号而无视于大清朝延。爱新觉罗·颙琰十二年(1807年)以后,他们受清军征剿,撤离了东澳岛。
据传,临走时将18籍财宝埋在石刻附近,分作“藏宝十八行,行行十八翁”,以待日后重归。可是,他们却一去不复返了。藏宝于何处,一直是个谜。
于是,岛上就留下了这样的歌谣:珠宝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谁能得到它,早喝粥来晚宰羊。据说故意将万字头采用阳刻,其余都用阴刻,谁能将万字头解开,就找到了藏宝的钥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