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清真大寺
台北清真大寺为台湾省第一座清真寺。中国伊斯兰教法学者、翻译家王静斋阿訇、教育家马松亭阿訇曾一度在该寺主持教务。楼顶为东西长方形平台,气势宏伟的穹窿大圆顶坐落在平台上,其顶端的新月标志熠发光。该寺向居台湾各清真寺之首。今台湾“中国回教协会”和“中国回教文化教育基金会”也设于该寺内。台北清真大寺(或称台北清真寺)位于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62号。
1999年6月29日,经中国回教协会与台北清真寺董事会同意,台北市政府正式勘察认定台北清真寺为台北市定古迹。
历史沿革
初建
据《台湾通史》记载,约建于1918年以后,原寺址不详。
修缮重建
至1948年春,穆斯林商界人士常于春、郑厚仁将台北丽水大街17巷2号一幢日式房屋捐作清真寺,即称台北清真大寺,亦称丽水街清真寺。1958年台湾省“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时子周、清真大寺董事长常子萱等人发起集资购地重建。设计建筑者为知名建筑师杨卓成先生,由殷之浩创办的大陆工程公司建造。1958年11月动工兴建,落成于1960年4月13日,由台湾与沙特阿拉伯共同筹募兴建,设计建筑者为知名建筑师杨卓成先生,由殷之浩创办的大陆工程公司建造。
规模建制
台北清真大寺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47平方米。
建筑特点
风格特点
台北清真大寺是一座具有西亚 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寺院。采用阿拉伯帝国建筑设计,并参照伊斯兰教法规定。建物含圆顶礼拜大殿、洗净水房、礼堂办公室、圆柱拱环长廊、唤拜尖塔与庭院围篱等。建物主体结构为钢筋水泥,拱门门眉与其多处外墙皆有其陶瓷锦砖图案装饰。除此之外,两旁圆形石柱则以斩石加工,主要门窗采大型落地式设计。另外,建物左右两侧超过20m的唤拜塔楼也是该清真寺的特色。
在建物内部方面,该寺仿照土耳其建筑工法,礼拜大殿圆顶离地15m,跨距15m,中间无梁柱支撑。因为伊斯兰教忌讳偶像崇拜,大殿内除了铺设友邦国王赠送之手工波斯羊毛地毯与悬挂宫廷吊灯外,就只有诸如指示礼拜方向的(米海拉布(ألمحراب))等必要诵读礼拜用,场地极为空旷。
主要建筑
绿树、铁栅环绕整个建筑,寺院坐西向东,入铁栅大门拾级而上,是3个拱形门洞,门内为南北相通的拱形门洞式甬道,可通行汽车。经甬道入内是高大的拱形门楼,两座穹窿圆顶在门楼两侧相对屹立。楼顶为东西长方形平台,气势宏伟的穹窿大圆顶坐落在平台上,其顶端的新月标志熠熠发光。清真寺南北内院建有对称的两座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塔内设梯道,可供登临。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宽敞明亮,可容1000余人同时礼拜。寺内还建有贵宾室、教长室、办公室、净水房以及可容纳400人的礼厅。该寺向居台湾省各清真寺之首。
人文景观
台北清真寺外表具有浓厚的阿拉伯风味,以绿色圆顶的礼拜大殿为主体,再加上两侧20公尺高的唤拜尖塔,数个圆顶尖塔,在台北市独树一格,营造出不同于周遭建筑物的异国风情。礼拜大殿中心的圆顶距离地面15公尺高,是典型的土耳其建筑工法,装潢陈设都相当简单,礼拜大殿外整排不走动的时钟,标明的是每日向麦加礼拜的时间及名称。
依循伊斯兰教戒律,清真寺里特别设有洗净水房,穆斯林礼拜之前必须在此洗净手脚,甚至是淋浴洗净全身。洗净水房旁是洗亡人的地方,伊斯兰教的葬仪规定亡人下葬前必须将全身先干净,并以白布包裹,不着寿衣、不用棺木,只能土葬,下葬时以盖板封盖覆土即可。在回教国家亡人通常都是在医院或家里洗净,但这与台湾省流行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在台北市的穆斯林通常都是在清真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穆斯林在台湾人数不多,台北清真寺教长马孝棋指出,目前在台湾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约有16万人,其中10万人为印度尼西亚人,这个数字与回教国家印尼2亿多信徒相较,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伊斯兰教的教律甚严,包含信仰、行为、饮食都有详细规定,大家熟知的就是不可喝酒、不吃猪肉,也不可吃血液秽物、自死与非经宰杀死亡的动物、毒蛇猛禽与低等动物,而动物宰杀之前未诵安拉之名,穆斯林也不可食用。教律中也清楚记载不可崇拜人物偶像、鬼神,或有有算命、卜卦、风水等迷信行为,也不可杀人、自杀、诈欺、赌博、侵犯他人、奸淫、背信、浪费、不公等等,对于道德的要求极高,丧葬、婚姻也都有规定,规矩很多。
穆斯林要做的功课也是大家相当熟知的,这些繁重的功课除了1天5次向麦加方向朝拜,每周五聚礼日之外,还有每年1个月的斋戒月、每年必须拿出富余总值1/40济贫扶弱,以及一生之中至少去阿拉伯半岛的圣城麦加朝圣1次。
台北清真寺欢迎外客参观,但必须遵守规矩,不可喧哗及饮食,另外拜堂大殿是穆斯林礼拜、聚会之所,参观者是不允许进入,只能在门外停留观看。
历史人文
寺院价值
1960年落成以来,台北市清真大寺一直都是台北穆斯林的传教礼拜中心,世界各伊斯兰教回教国家国王、总统及各界领袖如果前往台湾省访问,均把莅临台北清真大寺为重要行程之一,其中包含1971年访问台湾的沙特阿拉伯前国王费瑟。1999年6月29日台北市政府则正式将该寺定为台北市定古迹。
1980年代以来,受到西方强势文明与传播媒体的影响,加上信仰模式和仪式禁忌与台湾民间宗教迥异,导致前往台北清真寺礼拜的台湾穆斯林并不踊跃。9·11事件和美伊战争过程中,建筑十分特别醒目的台北市清真大寺才受到台北民众与媒体关注。
现今台北清真寺除了提供穆斯林作日常宗教与婚丧喜庆活动外,平日也开放一般民众与台北都会区各级学校自由参观与校外教学,而该寺仅要求参观访客需要遵守伊斯兰教的参观礼节。
其他相关
中国伊斯兰教法学者、翻译家王静斋阿訇、教育家马松亭阿訇曾一度在该寺主持教务。马舍江、马吉祥两位阿拉伯语教授曾先后任该寺伊玛目多年,现任伊玛目为伊斯兰教学者定中明。该寺董事会处理日常寺务,现任董事长为谢松涛。1954年,寺内附设有《 古兰经》翻译委员会,1959年由时于周在该寺主持翻译出版了、《古兰经国语译解》。今台湾省“中国回教协会”和“中国回教文化教育基金会”也设于该寺内。
该寺以董事会制管理教务和寺务,定期改选,现为第15届清真寺董事会,董事23人,董事长朱云峰,现任教长陈永武,顾问定中明、海维谅;董事会除负责教务、寺务外,还管理两座穆斯林公墓和穆斯林食品、肉类供应处,以及寺院周边地区的“伊斯兰教社区”建设。
地理交通
台北清真大寺(或称台北清真寺)位于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62号,是伊斯兰教(台湾亦称为回教)于台湾最著名且重要的礼拜场所。
参考资料
百度地图.百度地图.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