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威江
孙威江,男,1964年出生,教授、博导、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副院长,茶学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致力于茶学和类茶植物的教学、科研和开发。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茶叶质量安全与品质调控的研究、教学与产业化工作。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茶学学科带头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乌龙茶国际标准化工作组负责人,ISO专家。
研究贡献
茶叶食品安全和有机茶研究
在茶叶农残、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产生原因和控制以及有机茶研究方面居全国先进水平。完成了对福建东部、北部、南部和中部茶区的农业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出发展不同层次无公害茶叶的适宜区域;探明了福建主产茶区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它们在茶叶和茉莉花中的降解动态、以及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有效的控制技术,并与企业密切配合,在福建省建立了39个出口欧盟、日本、美国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基地,研制的植物源等无公害农药在茶叶出口基地推广使用,为福建茶叶出口作出积极贡献。编写出版了专著《无公害茶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为福建省及周边茶区的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福建名优绿茶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茉莉花污染对花茶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研究”分别获全国茶叶青年学术研讨会一、三等奖,“福建乌龙茶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获福建省科协优秀论文奖。
茶叶品质调控研究
近年来,以“优质、高产、高效”为中心,研究了福建主产茶园的土壤营养状况,以及土壤营养和肥料对乌龙茶品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基本探明了香高味醇乌龙茶品质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特别是与主要营养元素的关系,并提出调控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效果明显。
近年来在全国一、二级学报发表论文10篇,其他刊物发表文章31篇。主编著《无公害茶叶》、《武夷岩茶》专著2部共55万字,参编著《茶叶国际化经营》,并获全国茶叶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和三等奖2篇。
科研项目和成果
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近50项,且全部通过省部级鉴定或验收,研究成果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目前包括《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优质高效新品种选育及示范》等在研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10项。主持的2个项目均入选“科技部‘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预备项目库”。发表专著5部,学术论文50余篇。2009年获“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优秀工作者”,201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注重产学研的结合,研究的主要成果既有先进性,更有实用性,先后在约70家茶叶企业应用,作为企业发展的技术依托,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类茶植物研究
2001年开始进行类茶植物的研究,任福建省中药材GAP技术平台责任专家,是福建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参与福建中药现代化“十一五”规划的编写。主持“福建中药材产后GAP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
学科建设
2006年主持的“茶树栽培育种学”被评为校精品课程。
主要研究课题
本科生的《茶叶食品安全》、《茶叶市场与贸易》等;
硕士研究生的《茶叶优质高产理论》、《茶树生理生态》、《类茶植物专题》和《茶叶经贸与企业经营管理》等;
博士研究生的《茶树栽培学研究进展》和《茶园生态与茶叶无公害生产》等。
教学成果
出版专著4本(2本主编,2本参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获奖4篇。2005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持的“茶树栽培育种学”被评为省精品课程;2005年获福建农林大学2001-2004年科研贡献奖。
人物经历
现为中国茶叶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参考资料
中国茶叶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