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一份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江苏省地震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1年。该期刊专注于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截至2018年9月,《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由66名编委和9名顾问组成。根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该期刊已出版文献3397篇,被下载443870次,被引18348次。2017年版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748,综合影响因子为0.433。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影响因子为0.53。
办刊历史
1981年,《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前身《地震学刊》创刊。
1982年,该刊为季刊。
2003年,更名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主要报道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爆炸与火灾、植物灾变以及其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各类灾害。
主要栏目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主要栏目有地震工程与地震监测、土木水利工程、岩土工程、综合防灾减灾等。
读者对象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读者对象为从事防灾治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
人员编制
据2018年9月《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有66人,顾问9人。
学术交流
2015年10月13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在深圳召开了第三届编委会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优秀论文的奖励办法,并就进一步办好该学报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交流。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从2011年开始创立了每两年一届的“全国防灾减灾工程会议”,主要为聚集该领域学术尖端、碰撞学术争鸣、交流学术科研成果等提供平台。
资源保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协办单位有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广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寒旱所。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9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共出版文献3397篇。
据2018年9月22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载文量为1170篇。
据2018年9月《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官网显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已拥有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2000多家机构用户。
收录情况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被俄罗斯《文摘杂志》、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2011、2014)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9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总被下载443870次、总被引18348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48、(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33。
据2018年9月22日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被引量为10462次,下载量为4812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影响因子为0.5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684名,在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科学(899种)中排第401名。
荣誉表彰
2007年,《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获江苏省地震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2010年,《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14年,《防灾减灾工程学报》获江苏省地震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图中左侧为该刊标识,以地球仪为形状,文字为该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该刊的英文名。
办刊宗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办刊宗旨在于报道中国国内外在地震、地质岩土、飓风、火灾和爆炸等灾害对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系统的极端作用、损伤和破坏效应以及防灾减灾工程对策等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
参考资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中国知网.2018-09-22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万方数据.20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