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渐变论

渐变论

渐变论(英语:Gradualism),又称均变论,是地质学的一个学派,与灾变论相对立。该理论认为地球和生物的演化极为缓慢,遵循规律性的继承模式,最初差异较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明显的差异。渐变论主张目前观测到的地质作用与过去的地质作用并无本质区别,不存在突发的重大变化。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于地球自身,排除了超自然的灾难性因素。该理论的创始人包括詹姆斯·赫顿(James Hutton,1726-1797)和查尔斯·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

基本概念

渐变论的核心理念是,物种的演化是通过一系列微小、连续的变异逐步累积实现的,而非瞬间的巨变。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自然界里没有飞跃”的观点,他认为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通过轻微、连续的有利变异的累积发挥作用,进而推动物种的演化。达尔文还提出,连续变异并非总是在早期阶段发生,其遗传效应通常体现在相应的生命阶段,而非更早的生命阶段。他的这一观点旨在解释为何不同种类的生物在胚胎期表现出高度相似性,但在成年后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证据

渐变论的一个重要证据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拟态现象。例如,某些昆虫如蝴蝶和螳螂能够近乎完美地模仿干枯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甚至脊椎动物如鱼和乌龟也有类似的拟态行为。这些拟态现象表明,生物的演化可能是通过微小变异的连续累积,而非单一的突变事件。

争议

渐变论与突变论之间的争论持续不断。学者谢平(2014)指出,这两个学派实际上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渐变”和“突变”一词。拉马克和达尔文讨论的是表观层面的变化,而德弗里斯和摩尔根关注的是基因层面的变化。谢平认为,这两种观点不应被视为互斥,因为在现代分子遗传学中,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会引起形态、结构或功能的变化,也可能不会。事实上,表现型是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理论发展

渐变论认为新种的产生是通过祖先居群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均匀和缓慢的,涉及到大量的个体,通常整个祖先居群都会参与。这种转变发生在祖先种的整个或大部分地理分布范围内。因此,新种的化石记录应该包含连续而分级细微的长序列,这些中间类型连接了祖先和后裔。然而,点断平衡论(punctuated equilibrium)则认为演化是突变间断与渐变平衡的结合。新种的产生是通过种系的分裂,迅速产生于祖先类型的小亚居群,并且起源于祖先种地理范围的一个小区域。点断平衡论认为,化石记录中的许多间断反映了演化的真实方式,而不是不完整的记录片段。

参考资料

赫顿在地质学上的贡献.新浪网.2024-09-19

地质学中的“水火之争”.搜狐网.2024-09-19

点断平衡论.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21113&Type=bkzyb&SubID=97160.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