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粤甜16号

粤甜16号

粤甜16号是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品种华珍3/C5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 2010年09月09日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0022。

国审玉2010022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91天,比绿色超人早熟2天;在东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4天,与粤甜3号相当。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20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花丝浅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甜质,百粒重(鲜籽粒)34.8克。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高感丝黑穗病。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高感矮花叶病和玉米。经西南和东南鲜食玉蜀黍品种区域试验组织的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皮渣率11.82%,水溶性糖含量15.60%,还原糖含量6.34%;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2.73%,水溶性糖含量18.49%,还原糖含量6.07%。均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西南区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32千克,比对照绿色超人增产7.3%;东南区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12.6千克,比对照粤甜3号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200~36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矮花叶病重发区慎用。采用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四川省重庆市、贵州遵义、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安徽南部、浙江省江苏省中南部、上海市福建省作鲜食玉蜀黍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矮花叶病重发区慎用。

粤审玉2008015

特征特性:

植株壮旺,整齐紧凑,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株高218~230厘米,穗位高81~83厘米,穗长19.9~20.5厘米,穗粗5.3~5.5厘米,秃顶长0.7~1.5厘米,单苞鲜重356~366克,单穗净重280~290克,千粒重388~393克,出籽率68.28%~70.71%,一级果穗率85%~87%。果穗筒型、粗大,籽粒淡黄色、饱满。可溶性糖含量25.7%~29.7%,果皮厚度测定值72.3~78.6微米,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6.5分和88.0分。适口性较好,品质较优。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抗纹枯病、大、小斑病和茎腐病。

产量表现:

2006、2007两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76.0公斤和1097.71公斤,比对照种粤甜3号分别增产21.13%和18.63%,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137.0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3.34%。

栽培技术要点: ⑴严格隔离,防止串粉;⑵中等肥力及中等上肥力田块亩植3200~3600株;⑶最佳采收期在授粉后20~25天。

制种技术要点: ⑴与其它玉米隔离500米或错开花期20天以上;⑵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或过3~4天在边角地再播少量父本(约1/3),以增加花粉量和延长散粉期;⑶父母本行比为1:8;每种两行,行距40~50厘米,母本亩植4000株,父本亩植800株左右。

审定意见:

粤甜16号为玉蜀黍单交种。秋植全生育期比粤甜3号迟熟3天左右。丰产性突出,可溶性糖含量25.7%~29.7%,果皮中等,适口性较好。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