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张亮,字伯德,生卒年不详。西河郡隰城人(今山西汾阳)人。早年为尔朱兆旧臣,尔朱兆死后,归降于高欢。其人性格朴实正直,勤奋干练,但缺少气度,贪图财利,历任诸州,皆有贪之风闻。
归降高欢后,曾随军参与邙山之战,平定侯景之乱等战事,履获军功。先后曾担任过幽州刺史、梁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尚书右仆射、西南道行台等职。
天保初年,封爵子长市男,转仍中领军,不久死于任上。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亮,字伯德,生卒年不详。魏国(北魏)西河郡隰城人(今山西汾阳)人,年轻时因其才干出众,被尔朱兆所赏识,拜为平远将军。之后不断随尔朱兆南征北讨,累迁军功而获朝廷授封隰城县伯,食邑五百户。
普泰元年(531年)十月,神武帝高欢在信都奉章武王元融之子元朗为皇帝后,继而于当月发兵讨伐尔朱兆,于广阿大挫尔朱兆军。在广阿战事失利的尔朱兆军,溃退至太原市。
永熙元年(532年)高欢自口引兵入并州(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境内),以期彻底剿灭尔朱氏集团的最后一股残余势力。身处晋阳的尔朱兆闻悉高欢大军动态后,于是在晋阳开始大肆搜掠物资,随即便携军北退守至忻州市(今山西忻州市)。退守至秀容后的尔朱兆,虽然不断加强戒备,时刻严守防范高欢大军来攻。但看似铜墙铁壁无懈可击一般的秀容,其内部早已是人心松动。在尔朱兆手下诸将不断的有人与高欢密通诚款,以求新的出路之时,唯独张亮不为所动。高欢占领太原市之后,深感此处地势之利,故于此建大丞相府,入主晋阳。
永熙二年(533年)正月,此时的秀容城中,尔朱兆正大宴众军士。守城的军士亦受到节日气氛影响,颇有散怠。却不曾发现一只夜衣潜行的队伍,正悄然的向秀容行进而来。正当宴席众人杯光筹措之时,窦泰携部突然杀入城中,城中顿时大乱。尔朱兆见状,携张亮等部将仓皇出逃。至赤洪岭,与窦泰追兵激战,不敌。尔朱兆逃窜至穷山之中。眼见大势已去,尔朱兆命张亮及仓头陈山提斩己首送于高欢投降,张亮、陈山提皆不肯,尔朱兆于是提剑杀了自己所乘白马,然后自缢于树。张亮伏尸痛哭。
张亮归降高欢之后,授予丞相府参军一职。高欢本正因张亮对待旧主尔朱兆忠心耿耿而颇有赞赏,在逐渐相处之后,高欢便将张亮纳为心腹,委以书记之任。
天平中,张亮转任为高澄的行台郎中,典七兵事。虽然为高欢长子高澄的台郎,但却时常侍奉在高欢的左右。不久累迁行台右丞。
智保河桥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高仲密窃据武牢关投诚西魏。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慎,军至洛阳市,包围河桥南城。高欢也亲自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而来。西魏军队为阻止高欢所率大军渡河,放火船烧河桥。受命驻扎在河阳的斛律金,命张亮无论如何要护全蒲津桥。张亮以小艇百余艘载长锁,锁头置铁钉,伺火船将至,以钉钉之,引锁向岸,使火船无法靠近河桥,从而保住了蒲津桥免遭破坏,随后而来的高欢大军才因此得以安然北渡。
南下平乱
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欢死,高澄执政。不久东魏大将侯景据河南省叛附西魏,但由于宇文泰对其一直多有戒备,并没有接纳侯景,故而侯景又转派人到南梁国乞附。而萧衍也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侯景被梁国加封为河南王。
武定五年(547年)五月,高澄任用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节制南征大军平定侯景叛乱,收复河南。任命张亮为平南县将军、梁州刺史,随军南下平乱。
不久,张亮获封都督二豫、扬、等八州军事之权、封征西大将军、豫州刺史、尚书右仆射三职,命其为西南道行台。随后率部攻打拿下了南梁江夏、颍阳等七座城池。
卒于任上
至武定末年,张亮征拜为侍中、汾州大中正。
天保初,授光禄勋,加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别封子长市男,转中领军。不久便卒于其任上,死后赠司空公一职。
主要成就
1.智计保全蒲津桥
2.攻取江夏、颍阳等七城
人物评价
《北齐书》 云:亮性质直,勤力强济。然少风格,好财利。
轶事典故
薛琡占梦
武定初,拜太中大夫。薛尝梦亮于山上持丝,以告亮,且占之曰:“山上丝,幽字也。君其为幽州乎?”数月,亮出为幽州刺史。
史书记载
《北齐书》 列传·卷二十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