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火鸡
青铜火鸡原产于美洲,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品种。火鸡亦名吐绶鸡、七面鸡。由野火鸡驯养而来,有青铜、白色等品变种。青铜火鸡在美国育成,引入我国相传已有140余年历史,主要集中在舟山市群岛的定海区、普陀区两县饲养其他地区仅有零星分布。公火鸡颈部、喉部、胸部、翅膀基部、腹下部羽毛红绿色并发青铜光泽。翅膀及翼绒下部及副翼羽有白边。母火鸡两侧、翼、尾及腹上部有明显的白条纹。喙端部为深黄色,基部为灰色。成年火鸡体重16千克,母火鸡9千克。年产蛋50-60枚,蛋重75-80克,蛋壳浅褐色带深褐色斑点。刚孵出的雏火鸡头顶上有3条互相平行的黑色条纹。雏火鸡胫为黑色,成年后为灰色。
介绍
据《浙江省家裔家禽品种志》记载,1983年《国实业志》上有:“定海区尚有一种火鸡,身量高大颜色美丽,为圣诞节则还(家)必具的住肴。据乡人言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兵占据定海凡二年,此种火鸡即为英兵遗留也。后渐繁殖至今该县年产三万羽,他县饲养者殊不多见。建国初期,定海县饲养火鸡尚有万余只现只有千余只。
青铜火鸡身躯高大自然站立时,头尾尖削,中躯浑圆。头颈光秀裸露,有珊瑚状皮瘤,随着安静、充血由浅蓝色紫色变为红色。颌下悬肉垂冠形如肉锥,母鸡小公鸡发达松弛驰时悬在额前。全身被果色为底,红棕色相嵌,黑白相间,羽端平切的方羽颈背部羽反光呈青铜色。公鸡羽色较母鸡鲜艳,公母均有较发达的翼羽尾羽。喙、胫棕黑色。公鸡胸前有黑色须羽一束胫有距尾羽发达,常展开呈扇状,双翼展开着地,似孔雀竹芋。
习性
火鸡在美洲原是野生动物,以植物秸秆、嫩味、籽实、昆虫为食,能够抗热耐寒,风雨露宿,拨雪觅食,适应各种恶劣条件。人工饲养,一切农作物秸秆粉碎成粉拌匀,均可作为火鸡饲料,舍饲放牧均能适应。火鸡在遇到惊吓或者发情时,会发出“咕咕咕”的声音,翅膀、尾羽全部张开,乍看像孔雀开屏同时头部会变色,俗称“变色鸡”,此叫法源于中国商丘市睢县尚屯镇段吉屯村。
青铜火鸡性情活泼,成长迅速,体质强壮,体形肥满。
饲养要点
育雏期
初生雏火鸡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差,因此要小心护理。
饲养环境方面:育雏室温第一周需保持在35℃-37℃之间,之后,每周可下降1℃-2℃,直到20℃左右为止。相对湿度宜保持在55%-65%,适当通风。4天内最好全日光照,5天后可逐步递减至14小时左右。4周龄以内,饲养密度为20只/平方米左右。
营养供给方面:喂食第一周,每天白天喂4次,晚上1-2次。4周以后,白天多喂一点,晚上可以不喂。日粮要求高蛋白、高能量,合理搭配谷类、豆饼、皮等饲料,适当添加微量元素,适当掺加葱叶、蒜叶、韭菜等青饲料,每天定时供应20℃左右的清洁饮水。平时可在育雏地放几小堆沙粒,任其啄食。
育成期
母火鸡8周龄,公火鸡10周龄后,进入育成期。这时要加强营养。日粮中可多投喂糖类和蛋白质,可在饲料中掺一些菜类、豆类植物,可适当补喂糠麸、谷粒等精饲料。公火鸡体重达9公斤左右,母火鸡体重达5公斤左右即可出售。
产蛋期
母火鸡产蛋期一般从29周龄左右开始至56周龄左右结束。由于母火鸡的抱窝性极强,会降低产蛋率,所以要采取站牢、单独圈养等方法,强制醒抱。产蛋期间要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对公火鸡也应给予精心照顾,以提高受精率。
孵化期
母火鸡每产下10-15枚左右蛋后,会自行孵化。孵化期间要为母火鸡提供单独的孵化室,室内要保持清洁、安静和舒适。孵化过程中,还要严防鼠害和强烈震动。
市场分析
火鸡养殖也是国家重点扶植的节粮养殖项目,已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在美国,火鸡是仅次于牛肉的第二大肉食消费品。随着世界一体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火鸡在中国快速发展,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相信不久的将来,火鸡在中国也会像西方国家一样,成为普通百姓餐桌最常见的一道菜。在国内,以商丘市睢县尚屯镇火鸡养殖最具代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