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伊犁马

伊犁马

伊犁马(英文名:Yili horse)是力速兼备、挽乘皆宜的地方良种,原产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河曲马、三河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伊犁马具有冬季扒雪吃草、破冰喝水的群牧特性。性情温顺,神经类型较灵活,运步轻快敏捷。此外,伊犁马具有很强的合群性,寻觅能力强、采食宽、耐粗饲、擅登山、抗严寒、适应广。伊犁马嗅觉、听觉灵敏,对水有较强的选择性,对声音有很强的判别力,对周围的环境有很高的警觉。

伊犁马成年母马体重427.25千克,体高147.04厘米,成年公马524.24千克,体高155.71厘米。其体质紧凑,富有悍威,结构匀称,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毛色以、栗、黑、青毛为主。其头中等大、清秀、额广、直头,面部血管明显,眼大明眸,鼻直,鼻孔大。少量马体型偏轻,颈部肌肉欠丰满,前胸发育不良,四肢偏细。

伊犁马在漫长的形成史中,一直是当地骑乘、运输、军用、农耕的重要役畜。此外,还具有良好的产肉、产奶性能。马奶经发酵制成营养丰富的饮料—马奶酒,可用来招待客人。马肉可制成马肠、熏肉、罐头,因马肉含脂肪少,在市场上已越来越受欢迎。伊犁马是“双马牌”标志原型,该标志图形是黑白两匹伊犁马的形象。该图形的骏马身姿,体现了该品牌产品的特色,给人一种信任感,从而使其多年来畅销不衰。

选育历史

伊犁马同河曲马、三河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伊犁马母本为中国新疆伊犁的哈萨克马,与引入的轻型外种马,主要是奥尔洛夫、顿河、布琼尼、阿哈等品种进行杂交,通过横交固定,历经70多年,终于培育成体尺大、工作能力强、遗传性稳定的新品种。伊犁马既保持了哈萨克马的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群牧条件的优点,又吸收上述良种马的优良结构和性能。当地群众称含有外血的马为伊犁改良马,以与本地哈萨克马区别。

引种培育

1910年前后,俄罗斯侨民迁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散居各地,带来奥尔洛夫马等轻型马种。20世纪30年代,从苏联引入种马改良当地马群,对伊犁马的育成起有重要作用。1936年,伊犁建设局从苏联引进一批英顿马、顿河马和奥尔洛夫马改良当地马匹。1940年起,各县成立家畜配种站,用英顿马和奥尔洛夫马改良当地的哈萨克马。1942年建立昭苏种马场,用英顿马、奥尔洛夫马、哈萨克马和杂种母马,进行杂交改良。

建立马场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朝庭在伊犁兴办马政,建立马场。民国时期,1942年昭苏县成立了种马场,为改良马匹奠定了技术基础。解放后,新中国更为重视养马业,仅昭苏县境内就有良种场3个,包括兵团种马场、军区马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马场。

品种确立

1958年制订了伊犁马五年育种计划,以培育适应群牧条件的乘挽兼用型马,1985年通过技术鉴定,确认是一个新品种,并正式命名为伊犁马。

形态

伊犁马体质紧凑,富有悍威,结构匀称,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毛色通常以骝、栗、黑、青毛为主。其头中等大、清秀、额广、直头,面部血管明显,眼大明眸,鼻直,鼻孔大。颈长中等,肌肉发达,颈础高,颈肩结合良好。鬐甲较高。肋拱圆,背腰平直,腰稍长,尻较宽稍斜。四肢干燥,肌腱明显,关节清晰,前肢肢势端正,后肢有轻度刀状姿势,蹄质结实,距毛中等或稍长。少量马体型偏轻,颈部肌肉欠丰满,前胸发育不良,四肢偏细。

产区环境

主要产区

伊犁马因主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而得名,中心产地在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新源县巩留县等县境内,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其他各县及其邻近地区。其中伊犁昭苏种马场、昭苏马场为伊犁马的核心育种场。

适宜环境

伊犁马适应于海拔高、气候严寒、终年放牧的自然环境条件。其产区位于天山北坡西段的伊犁河流域,其地形东、北、南三面有高山环绕,谷地向西敞开,承受西来湿润气流较多,降水丰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草原辽阔,产草量高。此地海拔在1800~2400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牧草丰盛,草质优良,水源充足,农牧业发达,非常适宜伊犁马生存。

习性特点

伊犁马具有冬季扒雪吃草、破冰喝水的群牧特性。性情温顺,神经类型较灵活,运步轻快敏捷。此外,伊犁马具有很强的合群性,特别是种公马,悍威性强,具有保护家群的习性。对经常放牧的草场有较强的记忆力,寻觅能力强、采食宽、耐粗饲、擅登山、抗严寒、适应广。伊犁马嗅觉、听觉灵敏,对水有较强的选择性,对声音有很强的判别力,对周围的环境有很高的警觉。

生长繁育

生长发育

0~6月龄是伊犁马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此期间营养不良会造成发育受阻,不仅表现出细颈、大头、扁肋、窄胸、尖尻、弓腰等不良结构,而且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发育也不均衡。伊犁马0~3月在哺乳期,是各器官发育最快的阶段,其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逐步完善,身体免疫力增强。4~6月龄后断乳。7~12月龄伊犁马饲料转化率增加,幼驹逐渐成长为成年马,长出永久性牙齿,体毛更加粗厚,性格更加独立,对母马依赖性减弱。

幼年的伊犁马驹初生时体高相当于成年马的62%以上,管围相当于成年马的56.7%,体长、胸围相当于成年马的45%以上;生后一周岁的体高相当于成年马的87.98%,管围相当于成年马的82.74%,体长、胸围相当于成年马的76%以上;2周岁的体高和管围达到成年马的94%,而体长和胸围达到成年马的89%;至4~5周岁时生长发育基本完成。

繁育

繁殖周期

伊犁马16~18月龄性成熟、公母适配年龄均为3周岁,发情周期21天,发情持续期8天,受胎率为70~80%,妊娠期323~337天。母马产驹不少于三年产两驹,终生产马驹10~12匹。

种马管理

公马

4周岁及以上年龄的伊犁马参加配种。种公马应保持种用体况,膘情中等偏上,且具有旺盛的性欲和优质的精液。其饲养管理划分为配种准备期、配种期、体况恢复期、锻炼期4个阶段。

准备期指配种前1~1.5个月,逐渐调整增加精饲料饲喂量,尤其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需要量,减少粗饲料的比例,同时保障马体清洁和运动量、运动强度。配种期应严格采精制度和作息时间,不得随意变更采精和作息制度,配种和采精前后1小时应避免强烈运动。体况恢复期指配种期结束后1~2个月,主要是恢复种公马的体力。可逐渐减少精饲料、增加青饲料饲喂量。锻炼期指体况恢复期结束后至配种准备期前的时期,为每年9月至翌年3月,此期间应注意精饲料以能量饲料为主,满足对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需求。

母马

种母马分为为空怀母马、妊娠母马、哺乳母马。

空怀母马在当年配种前1~2个月提高饲养水平,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饲喂量,对瘦弱马匹加强营养,保障正常发情。妊娠母马在妊娠后期(妊娠第9~11个月)按照胎儿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加蛋白质饲料和多汁饲料供给,补充青绿多汁饲料,分娩前2~3周,适当减少饲草料饲喂量,防止造成母马消化不良。不得肆意驱赶马群,不能强烈运动和造成应激反应。哺乳母马产后1个月内,要饮温水,利于加速子宫恢复。

饲养管理

日常管理

日常保持饲槽、水槽、工具等用具清洁干净,保持饲养场地干净卫生,定期清洁打扫和清洗消毒,有条件的可自由舔食专用舔砖。此外,应定期修剪马鬃马尾、刷拭马体、修蹄,保持运动量,仔细观察马匹精神、食欲及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诊疗。

饲喂

伊犁马的饲喂应以定时定量、少喂勤添、先粗后精、草短干净、饲料多样为原则。饲料营养成分应相互补充,可根据当地饲料种类自行配制,也可根据马匹类型、生长阶段、运动强度等饲喂专用马饲料。草料种类和饲喂程序不得骤然改变,若调整则需逐渐梯序增减,调整期为10~15天。保证水质干净,水温保持适当温度。饲草以禾本科豆科牧草为宜,青干草干燥优质。

幼驹管理

出生后的幼驹要及时吃足初乳。产后2小时幼驹不能站立,应人工挤出初乳饲喂幼驹。1~3月龄马驹以母乳为主、补饲为辅。幼驹出生后10~15天开始训练吃草吃料,1月龄后逐渐增加补饲量,到3月龄后加强补饲,并开始亲和训练,刷拭马体,定期修蹄护蹄,保持正常的蹄型和肢势。马驹5~6月龄适时断奶,饲喂优质青干草和全价日粮。断奶后,选择优秀马驹开展打圈训练,学习掌握指令,坚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12月龄开始脱敏训练、调教训练。1岁后,公母分群、瘦弱分群饲养,1.5岁精饲料饲喂量达到成年马水平。马驹2岁后,对没有种用价值的公马进行去势。

疫病管理

伊犁马应进行科学驱虫,定期进行马匹粪便虫卵检测,以确定驱虫时间。驱虫药应选择广谱、毒副作用小、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物,并交替、联合使用。种公马每季度驱虫1次,育成马、成年马春秋各驱虫1次,断奶马驹断奶后驱虫。若按时接种疫苗并分散饲养, 则可减少传染病, 尤其是恶性传染病。

伊犁马多发病以消化系统疾病和肢蹄病为主, 如肠便秘、肠痉挛、肠胀、风湿病、黏液囊炎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马匹饲养管理水平与骑乘是否合理相关。科学饲喂饲料、骑乘后使马匹得到充分休息、加强饲养员专业素养,可有效改善以上情况。

饲养用途

役用

伊犁马是中国著名的培育品种之一,力速兼备、挽乘皆宜。伊犁马种在漫长的形成史中,一直是当地骑乘、运输、军用、农耕的重要役畜。又因当地群众素有赛马的习俗,长期以来锻炼了马匹的持久力和速力。伊犁马因品种不同,速力、挽力各有侧重。

伊犁马善驰骋,速度快,耐持久力强。在乡村和山区公路上,伊犁马和卡车并驾齐驱。伊犁马又具有较强的挽力,双马拉四轮槽子车可载重1200~1500千克,每天使役8~10小时,日行30~40千米,可持续3~4天或更长。最大挽力为400千克,相当于体重的92.2%,是农村和山区较好的运载工具之一,受农民欢迎。伊犁马良好的速度和挽力,无论对农业耕作、短途运输以及军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竞赛

伊犁马可作为赛马,在中国国产马种比赛中,常得冠军。其1000米速力赛只需1分钟30秒6,100公里只需7小时13分25秒,每天能行走80至120公里,享有很高声誉。

据记载,在1951年北京举办的第一届运动会上,伊犁马获5公里、7公里、10公里、15公里的冠军,一次性夺得了四枚金牌,并授予它"北京克栗马"称号,将伊犁马的名声传播四方。1983年9月,在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上,伊犁马夺得1公里、2公里、10公里冠军,再次名扬天下。1985年,在迎接自治区建立30周年举办的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伊犁马在10公里比赛中以14分8秒的速度打破了国家记录。

食用

伊犁马还具有良好的产肉、产奶性能。成年母马除给幼驹哺乳外,每日还可挤乳5.4千克,120天挤乳期可产乳648千克。到夏季,哈萨克族牧民挤马奶,经过发酵制成营养丰富的饮料—马奶酒,人们通常称为“克木孜”(酸马奶),可用来招待客人。马奶酒味酸甜,香气扑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伊犁马的产肉性能也颇可观,成年马产肉都在150千克左右。马肉可制成马肠、熏肉、罐头、是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食品,因马肉含脂肪少,在市场上已越来越受欢迎。

相关产业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马资源丰富,2022年总马匹存栏量39.89万匹,占全国马匹存栏的11%,占全疆的45%,数量与质量居全国首位。其中伊犁马存栏约15万匹。马术体育比赛、休闲娱乐、民族传统文化等马术运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激发了民间养马者改良马匹、饲养良种马的热情。部分企业、社会团体养马爱好者积极引进优质英纯血种马,购买杂交马进行繁育,为提高伊犁马品质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2023年,中央财政计划三年支持新疆伊犁马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奖补资金1.5亿元,重点实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质马产品原料供给基地建设、马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现代马产业农旅融合培育、特色品牌创建、马产业服务保障体系等六大工程30个子项目。

新疆伊犁马产业逐渐形成产业多元、联结机制紧密、市场竞争力强、品牌溢价空间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效果好的特色优势集群。2022年,新疆伊犁马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马存栏量稳定在60万匹以上,年产值突破116亿元,带动5万以上农牧民增收。2023年,伊犁马已成为国产运动马第一品牌,约占国产运动马市场的60%以上。

文化

“双马牌”是伊宁市伊犁毛纺织厂用于生产纯毛绒线等产品的品牌标志。该标志名称“双马牌”源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名马—伊犁马。以“双马牌”作为生产的纯毛绒线等产品标志名称,标示了该品牌产品的产地和产品的特色。该标志图形是黑白两匹伊犁马的形象。该图形的骏马身姿,体现了该品牌产品的特色,给人一种信任感,从而使其多年来畅销不衰。

1983年12月,中国挑选两匹新疆伊犁马,作为国礼馈赠摩洛哥国王,国王甚为喜欢,回国后又专从新疆购买了几匹伊犁马。在古代,“天马”作为西域与中原人民友情的使者架起了文化经济交流和民族团结、联盟的桥梁,伊犁马也作为中国马的代表,走向世界传播友谊的种子,承担重要使命。

参考资料

伊犁马.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2024-01-01

Equidae Gray, 1821.ITIS.2024-01-01

.itis.2023-12-09

伊犁马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2024-01-01

伊犁马.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2024-01-01

伊犁马.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2024-01-01

伊犁马.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2024-01-01

看伊犁马如何“一马当先”——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系列报道之六.天山网.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