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刘静,男,1969年4月出生于宣威市,生物传热学专家,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
1996年获得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9年从美国回来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并创建了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2008年兼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主持医学微系统技术实验室。
2014年获得威廉 伯格奖,是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2015年刘静入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7年5月,刘静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87年7月,从宣威市第一中学毕业,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燃气轮机专业录取。大二下半学期,选择了物理系现代应用物理专业作为第二学位。
1992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燃气轮机专业工学学士及物理系现代应用物理专业理学士学位,同年直攻博士,在导师建议下专攻生物传热学。
工作经历
1996年2月,获得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生物传热学方向)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此后前往普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当高级访问学者。
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999年6月,从美国回来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暨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精选课程(2005年5月结业)。
2008年7月,兼任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主持医学微系统技术实验室,同时继续担任中科院物理化学技术研究所低温生物医学实验室课题组长。截至2013年,刘静先后指导毕业41名硕士、博士生及24名本科毕业设计,其中有19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院级及清华大学校级奖学金或竞赛奖,5人次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或提名;所指导研究生或助手中,已有3人成长为教授或研究员(1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计划,4人被提升为副研究员或副教授。先后5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或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8月,刘静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传热大会上获得威廉 伯格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2017年5月27日,刘静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刘静长期致力于生物医学工程、移动健康、液态金属与工程热物理等领域交叉科学问题研究。在生物传热传质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创新,建立有系列新型高、低温医疗方法及生物 热测试技术,研发的高低温复式肿瘤治疗装备“康博刀”获得重大临床应用。在新兴的液态金属领 域,发现系列全新科学现象、基础效应和变革性应用途径,开辟了液态金属在生命健康、柔性机器、信息(芯片冷却)、先进制造及能源等方面全新应用。
• 冷热刀
2017年,刘静凭借冷冻消融技术成果获得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已成功实现临床转化应用。刘静团队联合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低温复式肿瘤治疗设备-“康博刀”2017年上半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获准注册上市。该设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集深低温冷冻治疗与高温热疗功能于一体,突破了单一冷冻治疗或高温热疗的技术局限,已取得12项发明专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美国和以色列在肿瘤微创低温冷冻治疗领域的市场垄断,被《中国科学院简报》评为“领跑国际的治癌新设备”。
• 液态金属
2001年,刘静开始寻找一种能让计算机芯片快速散热的材料,在多次的尝试后,刘静意识到液态金属具有超高的导热性,作为冷却液可将集成电路里的热量快速导出,就此他开始了在液态金属领域的研究。
2013年夏,刘静和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电场控制下液态金属与水的复合体可在各种形态及运动模式之间发生转换的基本现象。紧接着又在世界上首先发现液态金属在吞食少量铝后能自主高速运动且能变形的奇异行为。
2015年,在《Small》上在线发表的题为“基于自驱动液态金属马达群碰撞与融合行为的过渡态机器”(Transient state machine enabled from the colliding and coalescence of a swarm of autonomously running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metal motors)论文中,研究小组首次定义并证实了一种崭新的机器形态-过渡态机器,论文被选为期刊内封面故事。
• 承担科研项目
截至2011年,刘静承担了企业产业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也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等。
• 液态金属外骨骼
2021年3月,清华大学刘静教授团队等共同研发出液态金属“外骨骼”,可替代传统石膏。这种液态金属加热后可随意揉捏,压实后恢复硬度,将关节裹得严严实实,还可反复使用。
• 论文著作&授权专利
截至2011年,刘静先后出版9部跨学科前沿著作,多为国内外同主题首部著作,应邀撰写有14篇中英文著作章节。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7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已获授权60余项),一批成果转让企业。
出版著作
代表性论文
Y. Yu, J. Zhang, J. Liu*, Biomedical implementation of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metal ink as drawable ECG electrode and skin circuit, PLoS ONE, vol. 8(3), pp. e58771, 2013
C. Jin, Z.-Z. He, J. Zhang, X.-Y. Yang, J. Liu*, Enhanced thermographic detection of skin cancer through combining laser scanning and bi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ASME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DOI: 10.1115/1.4024129, 2013.
Z. Q. Sun, Y. Yang, and J. Liu*, Alternative cooling and heating as a novel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for treating obes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vol.64, pp. 29-39, 2013.
X. Xue, Z.Z. He*, J. Liu*, Computational study of thermal effects of large blood vessels in human knee joint,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43, pp. 63-72, 2013.
S. F. Mei, Y. X. Gao, H. Y. Li, Z. S. Deng, and J. Liu*, Thermally induced porous structures in printed gallium coating to mak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 102, pp. 041509-1-4, 2013.
H. S. Ge, H. Y. Li, S. F. Mei, J. Liu*, Low melting 小数点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metal as a new clas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 emerging frontier in 能量 面积,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vol. 21, pp. 331-346, 2013.
X. Xue, Z. Z. He*, J. Liu*, Detection of H₂Oice phase transition based on Raman spectrum,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2013
Y. X. Gao, H. Y. Li and J. Liu*, Direct writing of flexible 电子学 through room 温度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metal ink, PLoS ONE, vol.7(9), pp. e45485(10 pages), 2012.
D.-R. Di, Z.-Z. He, Z.-Q. Sun, and J. Liu*, A new nano-cryosurgical modality for tumor treatment using biodegradable MgO nanoparticles, 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8, pp. 1233-1241, 2012 (Feature Article \u0026 Cover Article).
Q. Wang, L.P. Xie, Z.Z. He, D.R. Di, J. Liu*, Biodegradable 镁 nanoparticles enhanced laser hyperthermia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vol.7, pp. 小行星47154725, 2012.
Q. Wang, Z. S. Deng, J. Liu*, Theoretical evaluations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enhanced heating on tumor embedded with large blood vessels during hyperthermia, Journal Nanopart Res, vol.14, pp. 974 (10 pages), 2012.
Z. Sun,Y. Yang,J. Liu*, In vivo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nanocryosurgical freezing of target tissues with large blood Vessels, 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 8(1), pp. 1-9, 2012.
D. Dai, J. Liu*, Human powered wireless charger for low-powe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电子学, vol.58(3), pp. 767-774, 2012.
C. Jin, Z.Z. He, S.S. Zhang, M.C. Qi, Z.Q. Sun, D.R. Di, J. Liu*, A feasible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in superficial artery 3 based on the laser induced dynamicthermography, Infrared Physics \u0026 Technology, vol.55, pp. 462-468, 2012.
C. Jin, Y. Yang, Z.-J. Xue, K.-M. Liu, J. Liu*, Study on an automated analysis method of knee osteoarthritis screening using medical infrared thermography, 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2012.
Q. Zhang, Y. Zheng, J. Liu*, Direct writing of 电子学 based on alloy and metal ink (DREAM Ink): A newly emerging 面积 and its impact on 能量, environment and health sciences, Frontiers in Energy, vol.6(4), pp. 311-340, 2012 (Invited Feature Article).
D. Jia., W. Rao, C. Wang, C. Jin, S. Wang, D. Chen, M. Zhang, J. Guo, Z. Chang, J. Liu*, Inhibition of B16 murine melanoma metastasis and enhancement of immunity by fever-range whole body hypertherm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hermia, vol.27, pp. 275-285, 2011. (Cover Article)
J. Xiao, Z.Z. He, Y. Yang, B.W. Chen, Z.S. Deng, J. Liu*, Investigation on three-dimensional 温度 field of human knee considering anatomical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质量 Transfer, vol. 54, pp. 1851–60, 2011.
Y. Yang, J. Liu*, Det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mapping skin 温度 variation caused b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s, ASM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vol.3, pp. 031005, 2011.
Q. Wang, J. Liu*, Effects of nonuniform tissue properties on 温度 prediction in magnetic nanohyperthermia, ASME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vol.2, pp. 021012, 2011.
授权专利
社会职务
1999年,刘静担任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人才培养
截至2013年,刘静先后指导毕业41名硕士、博士生及24名本科毕业设计,其中,19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级及清华大学校级奖学金或竞赛奖,5人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或提名。刘静所指导的研究生或助手中,有3人成长为教授或研究员,1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计划,4人被提升为副研究员或副教授。刘静还先后5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或优秀教师称号。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刘静对促进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与热科学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刘静和他的同事们对液态金属的研究,是中国科学家在热点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原创性科研成果,他们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将被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
参考资料
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揭晓.搜狐网.2024-08-06
宣威籍科学家刘静拟推荐为2019年两院院士候选人.www.toutiao.com.2024-08-06
宣威籍科学家刘静成功入围“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评.宣威之窗.2018-04-15
研究单元-低温生物与医学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2024-05-29
清华大学刘静教授获得国际传热界威廉•伯格奖.清华大学.2024-08-06
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度获奖完整名单公布.仪器信息网.2024-08-06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 宣威籍清华大学刘静教授获奖.宣威市人民政府网.2024-08-07
科研成果 > 成果简介.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2018-04-15
清华团队研发出液态金属外骨骼,可替代传统石膏.今日头条.2021-03-19
刘静.中国专家智库网.2024-05-28
“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国际在线.2018-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