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灰链霉菌
浅灰链霉菌是放线菌的一种,其孢子丝短而直或柔曲,无螺旋,孢子球形至柱形,表面光滑。在浙江省天目山的竹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生胞内杀虫脒抗菌素的链霉菌属S-26,经鉴定与已知的浅灰链霉菌相似,但某些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有显著不同,因此定名为浅灰链霉菌杭州变种。该变种由陈传盈、方祺霞、林开江、张孟白四位科学家于1978年命名,并在《杀蚜素的研究 I. 杀蚜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发表。
命名与发表
编号AMS-80-27的浅灰链霉菌杭州变种,拉丁菌名为Streptomyces griseolus var. hangzhouensis n. var. Yan et Fang 1978,由陈传盈、方祺霞、林开江、张孟白四位科学家在1978年命名并发表。作者单位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研究所, 杭州市 310021。该变种的发表文章为《杀蚜素的研究 I. 杀蚜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
性状描述
蔗糖硝酸盐琼脂:气丝初灰色,后变为淡中灰色,带微黄色调。基丝无色。可溶色素少,微褐色。葡糖天门冬素琼脂:气丝深暗淡灰色。基丝乳脂色,转为暗色。无可溶色素。丙三醇苹果酸钙琼脂:气丝浅鼠灰色。基丝微褐色。可溶色素少,微褐色。甘油天冬素琼脂(ISP)、无机盐淀粉琼脂(ISP)、燕麦粉琼脂(ISP):气丝差。基丝反面无色或特征性的灰黄色至灰黄褐色,对pH不敏感。无可溶色素。酵母精麦芽精琼脂(ISP):气丝灰色系列。基丝反面黄褐色至褐色。无可溶色素。营养琼脂:气丝白色带灰色彩。基丝微褐色。可溶色素褐色。马铃薯块:气丝白色带微绿色彩。基丝乳脂色,变为黑色。可溶色素褐色至黑色。明胶渐次液化。牛奶凝固慢,化好。淀粉轻度水解。纤维素上生长少。产生类黑色素。不产生酪氨酸酶和硫化氢。生长适温25℃。利用D—葡萄糖、L—阿拉伯糖、D—木糖、D—果糖;对蔗糖、鼠李糖、D—甘露醇的利用报道分歧 (在对照上也显著生长)。不利用棉子糖、肌醇。某些株拮抗性强,产生几种抗生素,如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枝杆菌属的灰色霉素(griseomycin)、主要抑制原虫和酵母类真菌的茴香霉素(anisomycin);还可能产生抑制酵母、病毒、原虫的杀酵菌素(fermicidin)和抑制噬菌体的噬菌霉素(phagomycin)。Hamill和Hoehn (J.Antibiotics 26: 463—465, 466—470, 1970)报道,此菌的NRRL3739号菌株产生新的碱性水溶性抗真菌抗生素A914 5,抑制假丝酵母属、巴氏酵母、植物病害真菌和锥体虫 (Trypanosoma)。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