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由曾梵志创作于2001年,是其“面具系列”的晚期代表作品,也是尺寸最大(长4米,高2.2米)、人物最多的一幅,同时也是他的“面具系列”中唯一利用经典名作进行改编的一幅。
《最后的晚餐》借用基督教圣经中“最后晚餐”加上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构图形式,将原作中的宗教人物替换为现代中国少先队员形象:耶稣变为佩戴“三道杠”大队长肩章的少先队员领袖,犹大则化身为穿翻领短袖、系金黄色领带的少先队员。场景从宗教晚餐转为现代快餐式聚会,桌上食物由面包与鱼变为血淋淋的西瓜,象征着时代变迁与文化的碰撞。教室背景替代了教堂,墙上贴满中国书法名言。
2013年10月,为庆祝苏富比亚洲成立40周年,《最后的晚餐》被其收藏者特别拿出来参与拍卖。最终,这幅作品以1.8亿港元的高价成交,不仅成为了首件成交价突破亿元大关的艺术品,还刷新了画家个人的拍卖纪录以及亚洲当代艺术作品的拍卖纪录。
创作背景
创作来源
《最后的晚餐》作品取材于列奥纳多·达·芬奇同名作品,用以捕捉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该画作属于曾梵志的标志性“面具”系列。有趣的是,台湾歌手郑智化在其歌曲《水手》中的歌词“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似乎预见了曾梵志“面具”系列所要探讨的主题,即人们在社会角色与个人真实之间的挣扎与伪装,从而成为了这一系列画作主题表达的先声。
创作过程
曾梵志在创作过程中直接挪用了达·芬奇的构图形式,将原作中的主题人物进行置换。并且曾梵志将西方的经典图像与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符号相结合,挪用和虚构、自我和他者、历史的诗意和现实的困境混杂等毫不相干的元素倚靠着作者的思想杂糅在一起,以冲击人们对传统绘画的刻板认识。在一个本文中同时出现多个先前文本和周围文化文本,通过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手法统一起来就是一种超文本拼贴的戏仿效果。
作品内容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明坐在原来犹大位置的、穿翻领短袖衬衫、系金黄色领带的一位光鲜人士,已经背叛了其余穿圆领T恤、戴红领巾的众人共同抱有的社会理想。曾梵志曾表示︰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打领带是1980年代才开始在中国普及的。打领带无疑是一个中原地区社会变革的信号,而墙壁上带有中国书法笔调的挂画和桌上刺眼的红色西瓜则代表中国。
艺术鉴赏
构图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挪用了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基本构图结构,在此过程中融入艺术家自己主观性的想法,达到绘画意义的重置。原作中桌子与侧面墙壁成倾斜状态,桌子与后墙之间是平行的关系,象征着耶稣的崇高与坚定:而那向外分开的侧面墙壁又像是在作启示一样,充满了一种内在的张力。从画面的图式来看,除了中心位置的耶稣以外,其他人都处于一种倾斜状态,倾斜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基本空间定向位置之间,造成一种紧张力,使偏离了正常位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要努力回复的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它看上去或是被那个与基本空间定向一致的架构所吸引,或是被排斥。"这就造成画面一种基本矛盾:静态与动态,从而包含着倾向性的张力运动。曾梵志在画面中也使用了组合的原则,不仅加强了构图的纯形式效果,而且加强了构图的象征意义。
线条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引用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贝克曼表现方法,遂意阴冷的色调、夸张的造型,粗壮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
色彩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从色彩运用来看,红领巾象征着红色革命理想,餐桌上碎开的红色西瓜则表征着充斥暴力和欲望的红色事业;“背叛者”身穿胸前有口袋的硬领衬衫,打着金黄色领带,曾梵志自称:“金色领带代表金钱,代表西方资本主义。
风格
曾梵志的“面具”系列,泛着血光的鲜红肌肤、筋节粗壮并放大到不合比例的手掌就成为他画作的重要标志。而《最后的晚餐》因为画面背景和绘画细节运用了较多的文化符号,使得它尤其具有时代象征和政治指涉意味。
拍卖与收藏
收藏
《最后的晚餐》作品于2012年被“淘金中国的收藏大户”比利时人尤伦斯夫妇(Guy\u0026MyriamUllens)以大约10万美元的价格纳入个人收藏。
拍卖
2013年10月,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亮相香港苏富比40周年晚间拍卖会上,以1.8044亿港元(约1.424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首件过亿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而且还刷新了画家个人拍卖纪录以及亚洲当代艺术作品拍卖纪录。
价值影响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与之相伴随的巨大阐释系统。在这种看似荒诞、戏弄的模仿作品中,曾梵志成功地向世人表达了借助经典名作来阐释一种新的当代艺术的意图。《最后的晚餐》以恢宏的气势,捕捉了中原地区社会在 1990 年代经济改革时期的面貌改变,是当代中国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作品评价
为什么说《最后的晚餐》在国外不过是插图水平?因为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基本已不包括绘画了,除非你的作品贡献了一种新的语言模式。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讨论的虽然是当代人性问题,所用的语言却还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主义的模式。这种作品只能说属于当代文化现象,不能算是当代艺术现象。(艺术批评家、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评)
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觉得艺术水准很一般。他的这件作品,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上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东西。所以,《最后的晚餐》拍出多少钱,跟艺术一点关系都没有。(艺术家满宇评)
尽管《最后的晚餐》拍出如此天价,我认同其中大有水分,但这并不妨碍曾梵志本身是一个好画家,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无需否认。(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王华祥)
参考资料
曾梵志作品拍1.8亿港元.中国日报网.2023-11-02
批评家质疑曾梵志油画拍卖过亿:侮辱中国人智商.新浪网.2024-07-30
艺评家谈曾梵志过亿作品:是在侮辱国人智商(图).www.chinanews.com.cn.2024-07-30
批评家质疑曾梵志油画拍卖:侮辱国人智商.art.people.com.cn.2024-07-30
天价未必不朽:从曾梵志最后的晚餐谈起.新浪收藏.2024-07-30
530 Origin DNS Error.人民网.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