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井沟
九井沟旅游风景区,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省宿松县隘口乡原龙王村境内,现已改名为九井沟村。属大别山余脉,总面积36.72平方公里。这里既有峰峻石奇、峡谷幽深、水滴石穿的泉中九井和形神兼备的仙女浴池、淋漓波光的雷公潭、白练飞泻的三叠瀑布,又有叹为观止的"石破天惊"、惊奇怪态的千年罗汉松,还有那至今尚无一人敢窥其颜、敢探其险的龙和大峡谷。
历史沿革
九井沟座落在宿松县西北边缘的西源境内。其溪水发源于西源与趾凤交界的天柱峰上。这里山青、境幽、水碧、瀑泻、岩险、崖峭、潭多、井深,形成天下罕见的自然景观。在近三十华里的巨体山石板块上,一沟溪水顺山而下。由于飞流瀑布经年不息的长期冲撞,自然开凿出了九口深水潭——也即人们所谓的九井。在九井之一的三井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唐朝贞观年间故事
唐朝贞观年间,西源地区连续三年大旱,田地干裂、溪河断流、草木枯死、庄稼绝收。人们纷纷弃家出走,一时间,该地区几近断了人烟。眼见此情此景,住在本地龙王庙附近的周氏惠泽、惠俊、惠圣三兄弟心如刀绞,痛苦万分。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将不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民请命。他们听说,这几年久旱不雨的主要原因是,主管水神的龙王老爷只顾自己寻欢作乐,而忘了天下人间的百姓苦难。他们将要亲赴龙王居住的三井龙宫,求龙王济世降雨。他们沐浴更衣、焚香祈祷,斋戒七日,于农历端午节来到三井,义无反顾地步入干涸了的井底,探寻龙宫。霎时间,乌云铺天盖地,闪电撕裂长空,雷声震耳欲聋,九井沟内,河水猛涨。紧接着,弯弯田下起了弯弯雨,雨却不淋过路之人。但周氏三兄弟这一去,却永远地踏上了不归路。从此以后,这一地区,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周氏兄弟舍己为民的品行,誉满乡里,有口皆碑。
宋代王安石赞誉
宋皇四年(1052年)五月,王安石(1051---1053年)在舒州(潜山县)任通判,闻知此事,深为周氏兄弟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决定亲往实地走访凭吊。在他经太湖、过枫香驿、穿梅墩、进入九井沟后,串农户,访路人,问民情,察乡俗。在三井周氏兄弟归天处,他深情地仰天长叹:“形体登仙去,精神万古存。”据传现在西源龙王村中的龙王庙里周氏三兄弟的三尊塑像还是王安石捐资雕修的哩!沿三井溯溪而上,王安石领略到了四井的幽、五井的神韵、六井的波光、七井的飞练………这次凭吊游历,王安石曾即兴创作了不少诗、词、文,只惜岁月沧桑,这难得的丽辞佳句大多已佚失,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九井》诗一首:沿崖涉涧三十里,高下确无人耕。萝挽到岩趾,仰见吹泻何峥嵘。余声投村欲风雨,来势卷土犹溪坑。鸟纲凌兢走骇兽,霜雪夏落雷冬鸣。野人往往见神物,鳞甲漠漠云随行。我来立久无所得,空数石上金钱蒲生。中官系龙投玉册,小吏碟狗浇银。地形偶尔截险怪,无意未必司阴晴。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常虚盈。谁能保此千秋后,天柱不折泉常倾。
改革开放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九井沟正在慢慢地掀开其神秘的面纱。二OOO年五月,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实地考察之后,曾十分兴奋地断言,这里的自然景观“超过黄山翡翠谷”,七井瀑布胜似庐山三叠泉。想必要不了多少时日,千余年前王安石萦绕于心的“天柱不折泉常倾”的问题,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能圆满解决,九井沟将会娇媚俊秀地将自己的英容芳姿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地理环境
安庆市属于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雨,夏日艳阳高照,平均高温约为37℃,冬季虽霜雪稀少,但平均低温约为-7℃,秋季多晴朗天气,气温适宜,最适合出游。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