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山
鹏山,位于城东二十华里处,在牟国故址的北面,居牟汶河之阳,山虽不高,然而却以泉清水美而闻名。鹏山最高峰海拔368米,山顶陡峭,有山寨遗迹。鹏山的海拔不高,但历代《莱芜县志》都对鹏山有详细的记载。
鹏山的主要景点是鹏山泉,鹏山泉位于鹏山南侧,百嘴红村村中,现在位于省道329路边。
故事传说
提起鹏山,颇有来历。相传,春秋时期,山顶峭崖处常有大鹏栖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周王闻之,便把牟子国封在这里。一日,牟子国国王遵照周天子旨意带领人马前来选地建都,看到这里山势奇特,风景宜人,国王很满意,便将大队人马驻扎在山脚下。君臣们登临山顶,这时正值盛夏,人困马乏,饥渴难忍,到处寻水不得,只好下山饮水。直至三更,众宫员还在观察研究,都认为此地山秀物美商业,土地肥沃,是建都宝地,可惜没有水源。忽然一卫士进帐,跪秦道:“启禀大王,山上有大鹏旋转徘徊,不知言凶。”国王听罢,若有所思道:“好,知道了。速传令,大小人等不得将它惊动!”天近五更时分,忽听一声山崩地,人人震得眼冒金花,行宫内外一阵大乱,卫士慌忙跑来回报:“那大鹏双展巨翅,盘旋空中,忽高忽低,后来朝一座小山猛扑过去触山而没。大鹏触山处涌口粗一道清泉!”国王又惊又喜,率众臣前来观看,果如卫士所言。国王高兴极了,传令在此泉对面修造宫殿。为纪念大鹏造泉之事,将山改名为鹏山,泉则命名为鹏泉。这秀丽的鹏山和牟国遗址相临。这碧波荡澜、甘矩醇美的鹏泉水,至今长流不息,已成为附近和莱芜城数十万人民的饮水之源和酿洒用水。
历史记载
明嘉靖《莱芜县志》载:鹏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曾有大鹏集于上。清康熙《莱芜县志》载:鹏山,在县东二十五里,高五里。旧志,相传曾有大鹏集于此。
大鹏,又称鲲鹏、大鹏鸟,传说中是一种奇大无比的鸟。也就是说,大鹏只是一种传说中的瑞祥之鸟,现实中并不存在。既然如此,因大鹏降落此山而得名就只是传说。那么,这座山到底因何而得名呢?从莱城向东走,鹏山南北走向起伏的几座山头,远看如同一只振翅欲飞的鸟。或许,鹏山就因为山的形状而得名。
景观景点
提到鹏山泉,村民都会讲鹏山山顶的云窟窿。据村民说,鹏山山顶有个山洞,和山下的鹏山泉相通。“往山顶洞内撒麦糠,早晨就从泉眼里流出来了。”77岁的村民张增莲说,鹏山西北的蟠龙山山上的山泉和鹏山泉也相通。“云窟窿一发云,就要连阴四五天。”75岁的村民张洪交说,云窟窿由此也被部分村民称为发云洞。
云窟窿就在山顶,洞口不大,口朝天,进入洞口,内部空间扩大。现在只有几米深,底部有碎石。村民说,当年山洞很深,后来被填了。从辛庄镇文化站退休的卓连广是辛庄镇乔店村人,他记得小时候常爬到山上玩。“洞内三四米处有一个直径50厘米左右的小洞,深不见底,有村民用四五根绳子接起来探查,都没有探到底。”
村民们说,到了深秋,温差大了,洞口就咕嘟咕嘟冒烟(水汽),还有石匠从云窟窿附近挖出过钟乳石。
鹏山一半青石、一半沙石,常年受侵蚀,形成岩溶洞窟。地下水源充足,地下水相通,这就是为什么从一个地方撒麦糠,能从另一个地方流出来。
上世纪60年代,乔店水库选址时,曾到鹏山附近勘探。卓连广记得,当年的打井队员说,钻打下去,钻到水后,一下子就像掉进洞里一样,最后拔出来,钻竿子都被冲弯了。“他们说,有四五米深的水,水流很急!”卓连广记忆犹新。
从鹏山山顶往下看,周围一片开阔。鹏山南侧隔牟汶河相望的小山叫青龙山。村民张元祥讲述了“二郎担山”的故事。传说,当年天上出现十个太阳,二郎神用秫秸和头发丝担着两座山去追赶太阳,想把太阳压在山下。走到此地,二郎神停下来休息,由于担子两头不一样重,把头发丝压断了,两座山就留在了这里。传说中,二郎神一泡尿冲出了牟汶河。
村民说:“河(牟汶河)里有水,泉子就有水。”现在鹏山泉虽然还有水,但几近干涸,冬季基本不流淌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