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陈磊,1977年9月生,科技日报的一线青年记者,中共党员。自2004年进入科技日报新闻中心工作以来,认真学习并结合新闻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她一直负责采写重大典型、突发事件等特稿,表现出了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5年来,她始终恪守职业操守,积极应对工作挑战,两次获中国新闻奖,多次获得科技好新闻、科星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数次被报社年度考核评为采编十佳、优秀或嘉奖等。
陈磊注重夯实基础,平日负责联系采访科技部,掌握了高、精、专领域科技报道的采写技能;她还不断拓展能力,连续多年参与了全国“两会”报道,并出色完成5·12汶川地震、科技奥运会和改革开放30年等许多“重头戏”的报道,表现出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独特的新闻视角、表达风格和对大型题材的驾驭能力。
经历
在挖掘典型和重大题材报道方面,在报社的总体策划下,陈磊以极大的新闻敏感性,与同事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批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自2005年以来,先后南下深圳,北上大连市,东进上海市,采写了《来自深圳自主创新的报告》等重大创新案例。深系列报道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成为全国报纸中此类报道之滥觞,称赞科技日报自主创新的宣传,中宣部《新闻阅评》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深圳报纸以及数十家网站转载,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系列报道》,被科技界业内专家广为流传,贺国强还作了批示予以肯定。
陈磊擅长通讯写作,以深度报道见长。2008年,她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科技奥运等热点报道,采写的《他们,遥感着灾区的“脉搏”》、《“科技奥运”向世界报告》等独家报道,受到科技部领导和中宣部的肯定。与此同时,她通过长期积淀,着手采写学术性和历史性结合的长篇深度文章。为撰写《30年前,全国科学大会的前前后后》,她多次去图书馆翻阅大量史料,采访了十几名专家,数易其稿,历时两月完成长篇报道,被《新华文摘》等多家媒体全文转载。为撰写《钱学森和他的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她阅读相关4本学术著作,采访多位专家,半年磨一剑,稿件见报后广受专家好评,当天就被新浪、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等网站转载。2009年,她采写了《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深圳》的系列报道,并在一周内,组织负责了科技日报对近200家企业就应对金融危机的调研,报告发表并上送国家有关部门后,广受好评。
在会议报道方面,陈磊在全国“两会”、全国科技大会、院士增选和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等重大新闻的同题竞争中,力求独特的报道视角,善于深度挖掘新闻事件本质。除了正面报道,她还敢于反映舆情,针砭时弊,披露科技界的不良风气,如《浮躁虚假是自主创新的天敌》、《重大科技专项:急需排除“堰塞湖”》、《大型科研设备共享,咋就这么难》、《官学错位何时了》等,许多报道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用较大篇幅转播、转载,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荣誉
陈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作品力求高产又高质。5年来,她发表新闻作品500多件,6成以上都被报社评为星稿,并屡获奖励。她和其他记者采写的《来自深圳自主创新的报告》和执笔写作的《我输水工程首用盾构方式穿江越河》分别获得第十六届和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能不能给我点时间‘发发愣’”》和《软科学发展20周年纪实》系列报道分别被评为2005年度、2006年度“科技好新闻”;《院士制度功过:中科院院长“有话要说”》和《科普缘何难入童心》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第九届“科星新闻奖”文章作品类二等奖、三等奖,《他们为什么守望这片风景》获第十届“科星奖”新闻三等奖。陈磊的《环境伦理应由书斋走向社会》等数篇报道被《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2009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