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灯
麒麟灯是浙江省龙游县的一种传统民间灯舞,起源于光绪六年(1880年)。这种灯舞由道士创作,旨在驱邪镇灾,祈求平安。麒麟灯的表演动作和造型融合了貔貅和硬头狮子的特点。
历史沿革
麒麟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六年,当时龙游县溪底杜村的一位村民在挖掘黄土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里面有一块形状类似麒麟的大石头。村里的道士对此感到非常惊讶,认为这是天上的麒麟降临人间。道士班主郑三弟模仿挂画中的教主坐骑形象,制作了麒麟灯,并创编了一套舞蹈套路。他认为麒麟是吉祥之物,能够保护人们免受灾难。自此,道士班便使用麒麟灯来进行驱邪镇灾活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表演形式
麒麟灯的表演通常在晚上进行。表演队伍出发前,会吹响三次先锋长声,然后是一次赶鬼长声,紧随其后的是两只大开锣,一雌一雄,以及两盏灯笼作为先导。之后是旗牌灯,上面写着“麒麟吉庆”和“麒麟吉祥”。接下来是火笼,由两人携带,备有脂松香粉和煤油,用于点燃。锣鼓队和负责搬运柴火及协助的人位于队伍末尾。进入场地后,灯笼和旗牌会在上堂两侧分列,而先锋和开锣则在三岔路口吹奏和敲打,以压制邪恶力量。麒麟灯仅有一头,没有配对,由两名舞者操作,一人控制头部,另一人控制尾部。在舞台上演绎时,他们会按照灯笼的指示行动。当灯笼到达舞台入口时,麒麟开始跳舞。首先是在舞台上跪拜,然后退出门口,点燃散火绕场一周,再开始正式的舞蹈。麒麟灯的主要动作包括绕头、两面甩、横退、田鸡蹦、蹲(矮桩)和吐火等。其套路分为踏字和走阵两类,走阵包括“九星结”、“走八卦”、“古钱结”、“五角星”,踏字则有“三、六、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表演过程中,以横向移动、跨越、跳跃和蹦为主要特点,达到高潮时还能口中喷火。整个套路的表演时间约为一个小时。
荣誉与传承
溪底杜村的麒麟灯被收录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1993年,麒麟灯受邀参加了浙江省春节联欢晚会,获得了广泛赞誉。1998年,它又参与了西博会的演出。2001年,经过改革创新的“麒麟戏蛟龙”在衢州市的元宵节活动中获得银奖。
参考资料
麒麟灯.俱乐部.2024-10-22
麒麟灯.麒麟灯.2024-10-22
麒麟灯.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