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戏剧节在中国
柏林戏剧节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中国艺术节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节,是德语区一年一度最重要、规模最大的戏剧艺术节。比起另两个戏剧节的娱乐展演的方式,柏林戏剧节更着重戏剧的专业性和体现当代的前进方向和最高水平。
2015年,吴氏策划与柏林艺术节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先生的牵线搭桥下签署了五年的合作协议,于2016年至2020年连续5年在中国各地举办“柏林戏剧节”。每年,由中德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当年“柏林戏剧节”的10部“最值得关注”的作品中评选出2-3部于次年出访中国。
2016柏林戏剧节在中国
2016年柏林戏剧节落户北京市、上海市,成为了一个表演艺术届的大事件。此前并未有过德语戏剧集中在中国演出的先例,柏林戏剧节的这三部作品撼动我国的戏剧界,演出、工作坊、讲座等多方位的整体策划,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世界。
2016年6月21日至7月9日,中国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宁剧院轮番上演了三部原汁原味的德国剧目:《共同基础》、《约翰 · 盖勃吕尔 · 博克曼》和《等待戈多》。除了精彩的演出,“柏林戏剧节在中国”还举办形式多样的戏剧节活动。近3000人积极地参与到了演出导赏、演后谈、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中。
吴氏策划十分高兴看到此次“柏林戏剧节”在中国戏剧界以及戏剧爱好者中所引发的热议与关注——而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即通过呈现德国戏剧发展现状和活跃程度,展现戏剧的多样性和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从而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借鉴。
剧目介绍
• 《共同基础》
• 《等待戈多》
• 《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
业界评价
“汉堡德意志剧院的《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用超现实主义色调的舞台布景,铺陈了一个阴冷和绝望 的戏剧空间,也让一直带有家庭伦理色彩的亨利克·易卜生,显得格外粗。”——《人民日报》
“汉堡德意志戏剧院演出的《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导演对景的使用和演员的要求 是非常到位的。”——戏剧编剧过士行先生《人人都需要遏哈特》
“纵观这三部来自“柏林戏剧节”的作品,无论基于历史事件的原创,抑或将名剧作新编,均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天马行空”。这一方面得益于德国包容开放的创作环境,更重要的是与创作者的 格局与才情密不可分。国内戏剧工作者如果希冀从中找寻参考坐标,不应盯着社会环境,相反需要打量自 身。”——戏剧评论金梅生《京华时报》
“《共同基础》继承了德国戏剧叙事性的传统,通过对于节奏流畅自如的把控,音乐与多媒体的蒙太奇组接,使演出具有了一种游戏式的自由与灵动。演员身兼叙述者,不同角色及自我的多重身份,在快速转换的场 景中迅速地跳进跳出,带领观众穿越历史的迷雾,进入他们对个体生命记忆的探寻之路,抵达他们隐秘的 个人情感世界。”——《戏剧艺术》
“《共同基础》关注的是人们已经几乎遗忘的近二十年前的波黑战争,唤起的是观众对民族认同、国家归属、个人对战争责任的承担以及战争对个人生命的影响这样的问题的思考,当然值得称赞!”——《新民晚报》
2017柏林戏剧节在中国
剧目介绍
• 《他她它》
《他她它》改编自康拉德·拜耳作品的舞台剧。早在赫伯特·弗里奇(本剧导演)作为德国导演卡斯托夫剧团演员在柏林人民剧院表演的时候,他就已根据康拉德·拜耳的作品创作独角戏了。康拉德·拜耳这位奥地利现代作家和诗人属于维也纳流派——一个由实验艺术家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先锋派组织的代表人物。弗里奇十分崇敬拜耳的幽默感和他语言的巴洛克风格。似乎拜耳的作品只适合弗里奇喜欢合作的演员。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赫伯特·弗里奇携其剧组成员以及英格·甘特领导的四位音乐家一起,在他设计的布景中演出了拜耳集团的作品。
演出着眼于拜耳的散文作品,同时也采用了作者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中适合弗里奇戏剧探索的章节和篇章。本剧最杰出的价值在于其为拜耳的文字赋予了音乐,就像赫伯特·弗里奇常说的:文字是音乐,是节奏。剧团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对拜耳的文本进行了开创性的演绎。
《他她它》不是一部常规性的戏剧作品。它既无情节亦无人物,甚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台词。取而代之的,是由擅长以文字做杂耍的奥地利作家康拉德·拜耳所创作的大量无法演绎的文章碎片、由其所自创的词汇以及毫无意义的诗句所共同组成的一个狂乱且诗意的拼贴作品。他的文字是辞藻的断隔,是抽搐的乐谱,是悬浮字母的大杂烩,是由此联成的诗意旋律。
在德国最著名的当代戏剧导演之一赫伯特·弗里奇的执导下,文字化为肢体,肢体成为乐器。他将拜耳语言艺术中的音乐性转化为乐曲和弦般具有多重分身的一个“我”,并以台上演员精湛的杂耍技巧配合英戈·金特(Ingo Günter)的现场音乐,创造出了一个非常个性的舞台现实。旋转舞台被炫丽的红黄蓝教育三色所充斥,台上放置着一个夸张的扩音喇叭,演员以六十年代披头士乐队的造型亮相,以说代唱,以唱言说,将整个舞台空间幻化成一个巨大而闪亮的语言摇滚秀场。
然而,在这场看似只是滑稽亮点频现的怪诞演出背后,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个奇观叠现的世界、一个看似拒绝细菌侵入的表象层面以及一场不为意义所捆绑的仪式。这是一个交流受到阻滞的世界,是一种意识形态缺失的被耗竭的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世界中,每个个体只能遇到他自己的镜像。
当舞台上的魔法褪尽,一场轰轰烈烈之后留下的唯有空虚和低落。我们能感受到的,是生活在战后灰色年代的康拉德·拜耳对于“存在”本身提出的设问在当代的余震。
作为“最值得关注的”十部作品之一,《他她它》受邀参加2016年柏林戏剧节。在由吴氏策划主办、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协办以及大众(中国)赞助的“2017柏林戏剧节在中国”项目框架下,柏林人民剧院携《他她它》来京演出,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公众活动与观众交流。
• 《国家剧院的绊脚石》
利用德国巴登州卡尔斯鲁厄国家剧院的员工档案,导演汉斯·维尔纳和戏剧构作雷吉娜·杜拉重现了该剧院1933年后,反犹太人歧视和解雇社会自由主义戏剧家的过程。演员和观众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工作桌周围。演员向现场目击者念着档案、新闻报道、回忆录和采访。周而复始的,他们加入了简单的表演。
我们听他们讲述在卡尔斯鲁厄,犹太演员、犹太提词员以及艺术总监是如何被解雇、逮捕、流放以及自杀的。每位艺术家并非被简单地处理成为受害者形象,而是被精炼、饱满地塑造出来。
戏剧作品展现了一套官僚程序如何通过建立周密的司法程序,得以进行社会排斥和种族灭绝;如何通过引用相关法律条款、通过将歧视暗植入当地纳粹报纸的煽动性文章中,将这些程序合法化;还有政府官员发出那些信函,告知犹太提词员对她的解聘是合法的,看上去是何等的礼貌、形式上完美无缺……
所有这些细节使这部戏剧作品像一部教科书似的告知人们,国家官僚体制如何“公正”地运行。
评审介绍
2017年“柏林戏剧节在中国”召集6位评审,柏林中国艺术节主席托马斯·奥伯伦德博士、中国驻德国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院长柯理博士、戏剧导演孟京辉、柏林戏剧节联合总监丹尼尔·里赫特、国家一级编剧、上海文广集团演艺中心副总裁喻荣军,继续为中国观众带来德国柏林戏剧节的精彩演出。
演出信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