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炭林
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乔木林和灌木林)。是一种见效快的再生能源,没有固定的树种,几乎所有树木均可作燃料。通常多选择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广、萌芽力强、生长快、再生能力强、耐樵采、燃值高的树种进行营造和培育经营,一般以硬材阔叶为主,大多实行矮林作业。
定义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薪炭林英文名称:燃料woodforest定义:以生产薪材和木炭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森林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概述
以生产烧柴或木炭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和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构成中原地区的 5大林种。
中国经营薪炭林历史较久。《齐民要术》中有“种柳千树则足柴”的记述。至20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农村能源的相当部分仍靠木材提供。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生矿物能源危机以来,能源林的发展与研究更受重视。所谓能源林,是指以生产能源为主要目的而营造和经营的森林。能源的形式,可以是传统的薪材、木炭等固体燃料,也可以是液体燃料,或进一步加工而提供的能源产品(见生物质能)。这样,则传统的薪炭林是能源林的一种。
营造和经营
薪炭林树种应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热能高,易点燃,无恶臭,不释放有毒气体,不易爆裂等特点。由于它大多栽在比较贫瘠的立地上,且轮伐期短,对地力消耗较大,所选树种还应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如豆科及其他有固氮能力的树种。中原地区北部和西北部的刺槐、沙棘、沙枣,南方的铁刀木、银合欢、台湾相思、木麻黄,中国西南地区的桤木等均宜营造薪炭林。
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可分下述类型:
①阔叶树矮林作业薪炭林。通常用萌芽力强的树种,特别是栎、栲树、石栎、桉树等树种,直播或植苗造林。造林后10~15年开始在秋末至初春采伐,伐桩高以不超过15厘米为宜。第一次采伐每公顷约可得薪材50~100立方米,约合每公顷每年10~20立方米。以后每隔5年采伐一次,每次约可得50~100立方米,可连续采伐10次。此时树龄已超过百年,可重新种植更新。其他阔叶树如台湾相思、木麻黄、刺槐等都可用萌芽更新。轮伐期根据立地条件、树种习性而定。
②灌木薪炭林。在中国北部、西北部较为普遍。常用树种有沙棘、小叶锦鸡儿、柳树、紫穗槐、多枝柽柳、梭梭等。造林后3~4年即可采伐,轮伐期一般以3~4年为宜。如4年平茬一次,一般土地每公顷每年可产柴10~20吨。
③头木作业薪炭林。中原地区北部和西北部用柳树插干营造。初春开始插植,地上露出约2米。萌发的新条第1年全部保留;第2年进行疏条,均匀地保留5~10条,删下的即可作为烧柴(见彩图)。以后每隔4~5年再进行采伐。每次采伐时通常保留萌条基段约10~20厘米,每根萌条发新条选留2~3条,形成多干树冠。这种头木更新的柳树树冠整齐、枝叶密布,也是优良的行道树和四旁树。10年生柳树树种每次可砍枝干30~35条,约100千克。粗的还可作为材。老树更新时,主干是优良的柳木材。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傣族人民采用铁刀木头木更新生产薪材有悠久传统。据调查10年生以上树木,每株留萌条10~20条,3年砍伐一次,每株可得薪材0.1~0.3立方米,甚至更多。广西壮族自治区对翅荚木采用头木更新生产薪炭材也很普遍。
④马尾松鹿角桩薪炭林。盛行于江苏省南部宜兴市、高资街道一带。造林后第6年截去松树主梢,以后每隔1~2年再截取侧枝的枝梢。如此不断截梢,树冠由多次分枝形成,状如老鹿头角,故名。鹿角桩造林在轮伐期内,平均每公顷每年可得干柴约5~10吨。其树冠广展,光合作用面积大,生产量高,树干低矮,采伐方便。
主要树种
许多用材树种同时也是优良的薪炭林树种,如马尾松、麻栎、桉树等。通过对用材林的间伐和整枝(林木)以取得烧柴是中原地区各地常见的经营方式。但如打枝过度,并砍伐林下灌木及搜刮枯枝落叶作烧柴,易造成地力衰退,林木生长不良、林地干燥、林内透光和松毛虫属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