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歧
1913年,李鸣盛、任应歧被镇嵩军刘镇华部收编,任应歧先任班长,后任排长、连长。 1926年9月,任应岐接受南方国民政府改编。 9月中旬,任命任应歧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刘觉民任参谋长。
正文
任应岐,字瑞周,1892年生于鲁山县仓头乡刘河村一个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16岁到县城高等小学堂念书,18岁考入淮阳师范学校。
任应岐的青年时代,社会动乱,兵匪患,加之连年荒灾,民不聊生。鲁山县李鸣盛带领穷苦百姓揭杆起事。因仰慕任应岐才华出众,聘其为参谋。1913年,李鸣盛、任应歧被镇嵩军刘镇华部收编,任应歧先任班长,后任排长、连长。1918年2月,陕西靖国军胡景翼部围攻西安市,陕西省督军陈树藩向刘镇华求援,任应歧随军前往,1920年7月返豫,1922年9月,被公推为河南自治军总司令。1926年9月,任应岐接受南方国民政府改编。任应歧部是从樊钟秀建国豫军中分化出去的,1926年吴(佩孚)岳(维峻)战争后,被吴收编,但任与樊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同吴若即若离。当北代军向武胜关追击时,由于任早年好友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刘觉民,所以在刘觉民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与策动下,任即在郑州宣布起义,反对吴佩孚,并派代表向樊谈判,共同讨吴,得到北代军及樊的赞同与欢迎,同时派代表到武汉,与北伐军接洽。9月中旬,任命任应歧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刘觉民任参谋长。
1927年1月被任命为十二军军长,1928年3月,任应岐被特任为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刘觉民任中央监察委员兼晋、冀、鲁、豫监察使。
1928年8月,日军增兵青岛市,企图侵吞山东省。任应岐代表十二军全体将士,通电全国,督促蒋介石停止内战,北上抗日。由于任非蒋之嫡系,他的军事力量的扩大,以及唤起民众而宣传抗日思想影响力的增强,加深了蒋的戒心与杀机。1930年3月下旬,任应岐部奉调赴安徽寿州,途经灵璧县、泗县时,突遭蒋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任只身逃出。同年4月,冯玉祥、阎锡山、樊钟秀、刘觉民等爱国将领联合反蒋,任应歧联络旧部,投身反蒋,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兼第八方面军参谋长。9月,原先结盟的张学良突然背信弃义而通电拥蒋,并出兵入关,从而使得阎、冯等人失败。任应歧部退至新郑市,被蒋军包围缴械,任应歧化装逃至北平市。
在北平,任应岐与中共平津地区地下党领导人刘仁相识,受刘启导,拥护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当时斗争环境需要,被要求暂时隐蔽身份,(所以历史记载一直未知其是中共党员的身份,这是历史的谬误!)。是年冬,任迁住天津法租界。此间,他资助河南省“同乡会”主办震中中学,亲任董事长。同时,与冯玉祥下属,爱国将领、同样也一起加入共产党(任应岐介绍)的吉鸿昌,因他们志同道合,遂成为挚友加合作者。
193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宋庆龄、冯玉祥、刘觉民、吉鸿昌、南汉宸、宣侠父、任应岐等组织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联合全国抗日、反蒋力量,组织抗日武装。“反法西斯大同盟”成立后,全国爱国志士纷纷响应,并派代表到天津市联系,引起了国民政府的仇视和注意。1934年11月9日夜,任应岐与吉鸿昌在天津国民饭店二楼四十五号接待李宗仁的代表刘少南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突然闯入,连开数枪,刘当场被打死,任、吉受伤被俘,后转押到北平陆军监狱。
在狱中,任应岐坚贞不屈。1934年11月24日,与吉鸿昌一同就义。临刑前,他态度从容,谈笑自若,遗书“大丈夫有志不能申,有国不能报,痛哉”!
在鲁山县仓头乡刘河村,松柏翠柏掩映着一处占地面积约1亩的墓地。墓地中央,一人多高的墓碑上镌刻着“爱国将领任应歧之墓”九个大字,墓碑背面,是长达千言的“墓志铭”,距此不远的刘河村,还保存有任应歧将军的故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