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次舟

孙次舟

孙次舟,教授,1949年前曾在中央研究院任职,在齐鲁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上课任教授。1947年后在四川大学历史系任教授,1958年以院系调整为由调入南充师院(现西华师范大学)任教授,从而避免被打成右派,其只身前往南充师院,家眷仍留在四川大学。1974年退休回川大和家人团聚。2000年春节前病逝。其学术研究广博,涉及历史文学考古,在《历史与考古》、《文学遗产》、《《历史研究》等刊物中有不少的著作和文章。

人物简介

孙次舟,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教授。解放后在四川大学南充分院任历史教授;文革后他一直住在四川大学铮楼,过着隐居似的生活。2000年春节前病逝,颇丰的藏书全部捐给了四川大学图书馆

人物著作

《孙次舟文稿存旧--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三》收录了孙次舟在《图书评论》、《历史与考古》、《人物月刊》、《金女大文科季刊》等十七种刊物上发表的二十四篇文章。“文稿”所收存的二十四篇文章,每篇都有或多或少的改动。如《新郑铜器为战国作物考》、《评卫聚贤著古史研究因论孔子未作春秋》这三篇在原文上进行大规模的修订增补。从笔迹可知,这些改动均出于孙次舟之手。仔细阅读这些批注,不难发现孙次舟的治学严谨。

“文稿”收进的《历史与考古》是孙次舟个人以“济南历史学会”名义创办的刊物。《历史与考古》一九三七年二月创刊,仅发行了四回就停刊了。从残存的“文稿”和二、三回目录可知,除孙次舟本人外,刘铭恕是《历史与考古》的主要的撰稿人。《历史与考古》停刊很大可能是组稿困难,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经费问题。孙次舟是山东人,当时也刚入川不久,还只是一个中学教师,由他一个人承担刊物的所有经费开支,能够支撑到第四回也是不容易的事了。

孙次舟的民国版藏书、笔记本、手稿等。从这些东西是可以想到,孙次舟捐给四川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图书馆根本就没有将它们按一般程序分类、编号、贴签、盖章、上架。在孙次舟逝世快三周年时,图书馆有关人员再也没有心思保管这些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价值的“废书乱纸”了,就把它们统统地处理给了收荒匠。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淘得这些珍贵的“文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