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事法律监督程序研究
一、民事诉讼监督权的界定 三、民事诉讼监督权的特点 二、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目的
基本信息
作 者:徐汉明 著
出
版 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 9787802471955
出版时间: 2009-01-01
版 次: 1
页 数: 262
装 帧:平装
开 本: 32开
所属分类:图书\u003e法律\u003e民法
内容简介
《中国民事法律监督程序研究》运用比较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价值分析方法,从法制度经济学的新视野,全面阐述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价值、功能、目的和基本构造,系统论述诉讼监督与审判独立、既判力、当事人处分、诉讼平衡的内在关系,深刻剖析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立法缺陷、漏洞,提出一套既有独到见解、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立法建议,填补了相关检察理论研究的空白。 《中国民事法律监督程序研究》可供司法实务工作者和法学专业研究者、学习者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
第一节 民事检察权概述
一、民事检察权的概念
二、民事检察权的性质
三、民事检察权的内容
第二节 民事公诉权简析
一、民事公诉权的概念
二、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制度的构建
第三节 民事诉讼监督权概论
一、民事诉讼监督权的界定
二、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三、民事诉讼监督权的特点
第四节 司法弹劾权的设置和完善
一、司法弹劾权的概念
二、设置司法弹劾权的必要性
三、司法弹劾权的可行性及其设置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价值
一、程序安定性——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形式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实体公正——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实质价值之
三、程序正义——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实质价值之二
四、增进效率——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实质价值之三
五、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诸价值之间的平衡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功能
一、平衡利益冲突
二、恢复受损秩序
三、创建制度规范
四、有序分配资源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目的
一、民事诉讼的目的
二、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目的
三、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目的与民事诉讼的目的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基本构造
一、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基本构造之一——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基本构造之二——检察权与诉权的关系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与相关诉讼原则的协调性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与审判独立
一、审判独立的特定含义
二、审判独立并不排斥外在力量的监督
三、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不会干涉审判独立
四、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可以优化审判工作的外部环境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与维护生效判决的既判力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与处分原则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与诉讼结构的平衡
第四章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立法缺陷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制度的历史回顾
一、初创时期(1949—1957)
二、中断时期(1957~1977)
三、恢复时期(1978—1991)
四、发展时期(1991年至今)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指导思想和诉讼观念反思
一、“有错必纠”原则的再认识
二、对“有限监督”、“事后监督”理念的反思
三、将“改判”作为监督结果评价标准的误区
四、关于“重实体、轻程序”的反思
五、关于“重公权、轻私权”的反思
第三节 现行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立法的具体缺陷
一、监督范围狭窄
二、监督方式单
三、抗诉权配置不足
四、审判机关接受监督的义务虚化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的评价
第五章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范围的完善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范围概说
一、从民事诉讼进程的角度看,包括审判监督与执行监督
二、从监督内容的角度看,包括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
三、从介入监督时间的角度看,包括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
四、从监督对象的角度看,包括对案件的监督和对人的监督
第二节 关于审判监督范围的完善
一、关于抗诉监督的范围
第三节 赋予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权
一、民事执行监督立法缺陷与民事执行现状
二、“执行难”、“执行滥”的原因分析
三、赋予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权的合理性、合法性、必要性分析
四、民事执行监督范围的界定
五、执行监督对象的界定
第四节 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诉讼职务违法行为监督权
……
第六章 监督方式的完善与监督权配置
第七章 建立和完善民事检察证据制度体系的立法建议
第八章 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的完善
参考文献
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