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乾隆帝

乾隆帝

《乾隆帝》一书展示了一个个人化、激进的爱新觉罗·弘历形象。在乾隆皇帝64年的统治时间内,中原地区的人口、领土和经济大幅增长。书中特别描述了面对多民族的环境,乾隆皇帝的个人抗争和政治周旋。在对这个标志性人物加深了解之后,读者对中国在十八世纪、乃至当代世界的地位的理解也将深化。

内容简介

《乾隆帝》一书为美国著名清史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欧立德2009年出版的同名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是欧立德教授的一部重要作品。原书为Longman出版社世界历史人物传记系列之一。作者利用大量的中文原始文献,解读乾隆生平的每一个细节,准确地还原了这位曾竭力将自己“神化”的古代帝王的真实面貌。本书将18世纪的中原地区与全球历史潮流联系起来,对流行的“清代中国是对外封闭的”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作者立体地、全方位地塑造了一个新清史学者视野中的乾隆形象,对于重新理解爱新觉罗·弘历及其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清史研究者,都应该能从中获益匪浅。

作者将乾隆时代置于18世纪这个在世界史中具有独一无二性的“革命时代”的历史情境下来观察和分析,将乾隆朝与其他前现代帝国进行比较,能够促使我们换一个新的角度,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乾隆乃至有清一代的性质,分析乾隆朝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原因。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美国学界对于乾隆帝乃至乾隆所处朝代,所着重关注的是哪些方面,在哪些方面有重要的被公认的成果,有哪些比较重大的争论,又有些什么时下最流行的议题和面向。可以为中国研习历史学尤其是清史的年轻学者,提供一个了解美国中国学研究的途径。

乾隆统治中原地区的时间相当漫长,至其驾崩之时,其形象已经日趋神化。作者尽力将所了解到的乾隆个人生活及其性格的种种方面展现给大家,希望可以更多地表现出爱新觉罗·弘历作为凡人的一面:非惟他的成功,还有他的缺点和不幸。

外界评论

“通过这部作品,欧立德完全将乾隆和他的王朝放置于世界史的范畴之中……他对这个世界史上异常重要的人物做了简单明了、极为有用而又真实动人的再评价。”

——詹姆斯·比蒂怀卡托大学(James Beattie, University of Waikato)

“欧立德将散落于各种专业论文的研究成果整合到这部具有高度可读性的著作里,并将自己的洞见和让人信服的关联融入其中。得到的便是这个作为军事领袖、艺术爱好者、满洲传统捍卫者、冷酷统治者和充满热情的旅行家的画卷式的乾隆帝形象——一个自视甚高但又企盼向子民证明自己‘中原地区’身份的君主。”

——《亚洲华尔街日报》(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简介

欧立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及历史系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曾在中国台湾、大陆以及日本学习生活多年,1993年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内陆亚洲史,是美国“新清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基于扎实的满文史料研究,撰写并出版有专著《满洲之道: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族群认同》《新清史:内陆亚洲帝国在承德的集结》等。

欧立德教授作为一位美国的清史学者和新清史学派的领军人物,在这本著作中将新清史的一些观念和研究成果带入其中,从而塑造了一个新清史学者视野中的乾隆形象,本书译成中文出版,可以使熟知乾隆形象的中国学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乾隆,也可以使一般读者对乾隆及其时代有更全面的认知。

目录

中文版序/Ⅰ

英文版序/Ⅳ

一 登 基/001

二 当 政/016

三 家庭、仪式和王朝统治/047

四 满洲成功之困境/070

五 巡游之治/098

六 帝国的扩大/123

七 文化巨人/154

八 清代的中国与世界/182

九 晚期的国家秩序与衰败/209

结论 天之骄子,世之凡人/237

乾隆时期大事年表/247

书目介绍/250

索 引/266

译者后记/273

《乾隆帝》选读

一些人认为雍正的即位存有争议。因此,雍正登基后,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解决办法,以免将来再出现同样的风波,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公开建储而产生的诸多问题。雍正想到的解决方法是秘密建储,即由他自己而不是由八旗旗主会议共同选出继任者,然后将其立储这一事实公之于众。但是对继任者的确切身份予以保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继承者之间的争斗。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年即1723年9月,他在紫禁城召集众臣,告知他们他已选定继承者,并将他的名字书于密诏,密封于一个小的锦匣内,然后将锦匣置于乾清宫中。但绝非随便放在一个地方,而是置于十米多高的宫中最高处、王位之上的“正大光明殿”匾额后面。群臣皆知锦匣所置之处,也知道匣内所放何物,但是,时辰未到,谁也不能开启锦匣。

雍正住在圆明园时,还将写有继承者名字的内容相同的一份密诏随身放于圆明园,此事只有近臣张廷玉西林觉罗·鄂尔泰知晓。雍正七年,雍正患病,虽于次年病愈,但为防万一,他还是采取了预防措施。如今,雍正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遂令总管太监前往内府取出密诏。密诏外用黄纸固封,背后书一“封”字。片刻之后,密诏取来,众人聚集于雍正寝宫,张廷玉当着皇上的面,大声宣读了新皇之名。四个时辰之后,雍正驾崩。

在极为悲恸而政治局势又非常严峻的情况下,皇家侍卫迅速返回大内,次日拂晓前新君的身份将在这里予以确认。在群臣面前,领侍卫内大臣先在“正大光明殿”匾额后取出锦匣,然后庄严地呈递给雍正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在父亲辞世前几天和几个时辰前他被宣布为新君之时,他都陪伴在父亲身边。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他已胸有成竹。在他两边是他的两个叔叔(爱新觉罗·胤禄爱新觉罗·胤礼)以及父亲的两个军机大臣--汉族张廷玉满族西林觉罗·鄂尔泰,他们前一夜也都守候在即将驾崩的雍正身边。24岁的宝亲王跪下,打开锦匣,取出了里面的诏书。随后,他启开封条,打开了雍正于雍正元年所书之遗诏。如同拨云见日,雍正所写的继承者的名字正是宝亲王。放松之余,新任天子瘫软在地(官方记载称他在悲恸之中)。但在向朝廷重臣宣布他即位之时,他已恢复了平静。

尽管一切显得极富戏剧化,但是,没有人会对此感到非常惊奇。众人皆知宝亲王弘历最受雍正宠爱,其祖父康熙也最喜欢他。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还接受了严格的军事以及绘画、文学和书法训练。1733年,他被授予亲王衔,这不仅增加了他的个人威望和收入,同时也赋予了他新的责任。其他皇子虽然也被授予官职,有些还被封为亲王,但是,没人像乾隆那样受宠。

未来的乾隆帝出生于1711年9月25日后半夜的北京,此时正值另一位著名的国王、普鲁士王国的弗雷德里克大帝(FredericktheGreat)出生整整一年。弘历的父亲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他们虽然都度过了幼儿期,但是到1711年时,有两个已经离世,只有7周岁的爱新觉罗·弘时存活下来。家族中另一个潜在的男性继承者的到来自然令人颇为激动和欣慰。弘历的生身母亲当时还只是一个低级嫔妃,而在精英家庭中,生母的地位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但是,这一事实并没能准确地预测出她儿子的未来。乾隆最终继位使得他的母亲成为中国历史上受到颂誉最多的女性之一,本书第三章中将会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