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祠庙

祠庙

祠庙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采用庙堂式建筑形式。

中国民间崇拜的传说中的神,国家规定要祭祀的山川之神,也都有专用的祠庙。

历史由来

我国古代,从皇帝到士大夫,都有祭祖先的祠庙。

庙的级别高,皇帝家祭祖的建筑物叫作太庙,这是至高无上的庙。颜真卿家历代都是大官,他有家庙,是祭颜氏历代祖先的地方。

颜鲁公写的家庙碑,现今还在。一般士大夫祭祀祖先的建筑物,称为“祠”,俗称“宗祠”或“祠堂”。嘉祥县武氏祠画像石刻,是汉代武家祠堂里的壁画。

汉碑有李孟初神祠碑,张公神碑,是李氏、张氏祠堂的碑记。

人死为鬼,鬼升级为神,子孙不忍说已死的祖或父是鬼,所以称之为神。祠堂里有每一位祖先的牌位,写着“×世祖××公之神位”或“先考××公之神位”,就是这个神字。成都有一座先主庙,就祭祀刘备的。刘备是蜀汉开国之君,他的庙是蜀汉的太庙。

另外有一座后主祠,是祭祀后主的。这位小名刘禅的刘禅是一个亡国之君,死后居然还有人纪念他,为他立祠,但没有资格称为庙了。

杜甫诗云“可怜后主还祠庙”,这个庙字是凑足七字句,没有原来的意义。

祭圣贤、忠臣、烈士的建筑物,也称为庙或祠。帝王一级的称为庙,孔子是“大成至圣 先师”,关羽死后封为帝君,岳飞死后封为鄂王,都是帝王一级,所以有孔子庙关林杭州岳庙。湖北有黄陵庙,是奉祀舜的两位妃子的,当然也是帝王同级。其下一级,如杜工部祠,屈子祠,苏文忠公祠,就都只能称祠而不能称庙了。

还有中国民间崇拜的传说中的神,国家规定要祭祀的山川之神,也都有专用的祠庙。

五岳四渎,是国家规定的神庙,其中以岱庙最为普遍,每个县城都有。

因为东岳有泰山府君,它是专管人的生死的。佛教兴盛以后,泰山府君被阎罗王夺了权,于是各地东岳庙里的塑像,都被误认为阎罗王了。

中国民间自己建造的,有山神庙,土地庙,蛇王庙,羊头庙,瘟神庙等等。有些庙小得很,连一个人都钻不进去,例如江南各地的五圣庙,可是老百姓居然也尊之为庙。这些都是未经朝廷批准的,称为野祀、淫祠。管庙的人,称为庙祝。祝就是巫师。

因为来祭祀的人,都要有所占卜,例如求签,起课,掷,需要有巫师讲解。这种职司,近代都由道士担任。

陵墓与祠庙

中国古代习用土葬。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地面无标志。

在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曾发现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

周代陵墓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阳附近,尚未发现确切地点,陵制不详。

战国时期陵墓开始形成巨大坟丘,设有固定陵区。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区,规模巨大,封土很高,围绕陵丘设内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

据记载,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

汉代帝王陵墓多于陵侧建城邑,称为陵邑。唐朝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由于帝王陵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同时陵外设置斋戒、驻用的下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

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市,规模小于关中十八唐帝陵南宋建都临安区,仍拟还都汴梁,故帝王灵柩暂绍兴,称攒宫。

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至今陵址难寻。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

明代太祖孝陵(见明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

各陵都背山而建,在地面按轴线布置宝顶、方城县、明楼、石五供、星门、恩殿、祾恩门等一组建筑,在整个陵区前设置总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等,造成肃穆庄严的气氛。清代陵墓,前期的清永陵新宾满族自治县清福陵清昭陵沈阳市,其余陵墓建于遵化市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清西陵

建筑布局和形制因袭明陵,建筑的雕饰风格更为华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