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之所以名声在外,更在于它给予了大坑口村人特有的灵气。据统计,绩溪县历史上共有进士100余名,而坑口村这个只有400多户人家的村子有记载的进士就有24名。

景观简介

钟灵秀大坑口

许道宝

这些年来,凡到安徽省绩溪县瀛洲镇的大坑口村参观胡氏宗祠的游客,无不为这里的山势地貌所倾倒。只要置身于胡氏宗祠南向的“水口”,即可见脚下宽约百米清澈见底的登源河缓缓向西流去,南岸群峰似万马奔腾向东方的龙须山而来,河对面始建于明嘉靖甲子年间(1564)的灵山庵不时传来阵阵钟声,让人置身于绝妙的山水诗画之中。

绩溪县历史记载的182座牌坊中,其中仕科坊40座,坑口就有14座。自明成化戊戌年(1478)到嘉靖戊戌年(1538)的60年中,该村先后出了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两位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气的进士。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嘉靖十七年中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三级。三十年任浙江省巡按御史,旋提为总督,总制7省军务抗倭灭寇,戚继光等均为其手下大将。因灭寇战功显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因被人陷为“严党”而先后两次入狱,嘉靖四十四年死于狱中,隆庆六年(1572)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万历十七年(1589)其孙胡灯奏准,御赐葬故里大坑口的天马山,谥号襄。

为纪念胡富胡宗宪等村中的名人而于明嘉靖年(1562)建于龙川河南岸的奕世尚书坊,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坑口村村南始建于宋,明嘉靖间重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的龙川胡氏宗祠,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南向有一偏祠,是专为村中一丁姓世家所建。据载,大坑口村形似一条船,为了不使这条船随流漂泊,需要有锚加以固定,故招了一丁姓男儿为婿,世代传袭,将船“钉住”,但要求该丁姓人氏每代只能单传。奇怪的是,数百年来,该丁氏家族各代均是单一男子。

目前,绩溪县正在对以大坑口村和龙须山为重点的各个景区进行全面开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03月20日第五版)

http://www3.chinanews.com.cn/shidian/200001/new/1_copy(28)HTML

徽州历史上曾经是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徽州有句名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因山区地少粮缺,生存不易,大部分成年人就出外谋生,因此逼出了一代徽商,人们至今还在慨叹当年徽商的刻苦耐劳和辉煌历史。

绩溪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据载,早在1902年,绩溪就创办了乡村现代教育的思诚小学,打破私塾教育,传播现代文化,这在全国是最早的。

因此,人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小绩溪出了那么多名人,像远一点的声名显赫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一点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胡适胡姓是绩溪大姓,绩溪的胡氏名人最多。

虽为同姓,但胡适却并不真正姓“胡”。当地一位对胡适家族颇有研究的先生介绍说,绩溪有三个胡姓家庭。胡适家是“李改胡”,源于后唐时期,李晔落难,被奶妈带到绩溪,改姓奶妈丈夫的胡姓以避眼目。胡适与胡雪岩是一个胡。绩溪县还有一个金紫胡,原为宋朝光禄大夫的后代。而胡锦涛家又是一胡,其家乡在绩溪县东南方18公里的大坑口村。一般来说,人们称胡适家为北胡,胡锦涛家为二胡。因胡适家是后改的,也有人称之为“假胡”,而将胡锦涛家称之为“真胡”。

http://www3.chinanews.com.cn/shidian/200001/new/1_copy(28)HTML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