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
泰昌(公元1620年8月28日-公元1621年1月21日),是明代光宗朱常洛的年号。1620年8月28日,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沿用万历年号。1621年1月22日,明光宗改元泰昌。然而,明光宗登基后不久便染病,于1620年9月26日去世,在位仅30日。同年,朱由校即位,诏令改以1620年8月初一日到除夕日12月29日为泰昌元年,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启。因此,泰昌这个年号仅用了四个月。
历史沿革
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驾崩,八月初一(1620年),朱常洛朱常洛登基,年号泰昌。朱常洛登基后,面临着万历遗留下的严峻形势,朝纲腐败,经济凋落,宫内纠纷无休无止,军力日衰,边疆吃紧,女真崛起,封疆残破,大明江山摇摇欲坠。而体弱、孤僻、压抑而又好色的朱常洛又无力挽回即将崩溃的局面。泰昌帝做皇帝仅一个月,九月初一(1620年)就驾崩,史称“一月天子”。因此时纪年为万历四十八年,所以将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1月至7月定为四十八年,从8月开始到当年末定为泰昌元年,故万历年号依然为四十八年,而泰昌年号仅五个月。九月朱常洛驾崩之时,万历皇帝尸棺尚未埋葬,泰昌皇帝地宫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无奈之下,就在原北京昌平明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天启元年(从1621年开始)三月(4月22日到5月20日)重新修缮,八月(9月16日到10月14日)完工,九月(10月15日到11月12日)入葬,名为明庆陵。当中陪葬的有孝元、孝和、孝纯三个皇后。驾崩后,谥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庙号明光宗。
在位年号
泰昌驾崩,天启登基,又改第二年为天启元年。这样,泰昌和天启两个年号就重叠了。后来想出一个办法,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以前为四十八年,从八月开始到十二月为泰昌元年,第二年为天启元年。
泰昌纪年及历日问题
朱常洛朱常洛即位后,诏令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泰昌。但明光宗登基不久即染病,于九月初一日去世,在位仅一个月。九月初六日,朱由校继位。明熹宗即位之际,纪年问题成为群臣论争的焦点,形成三种意见:削去泰昌年号、改万历四十八年为泰昌元年、改第二年辛酉年(1621年—1622年)为泰昌元年,后年壬戌年(1622年—1623年)元旦改元天启。由于纪年是皇帝统治的象征,这三种处理方式,实际上都意味着要牺牲神宗、光宗、熹宗祖孙三帝之一。第一者否认朱常洛的统治,但这个意见是很难去同意的,因为这等于否定光宗的合法性,继位认受性对熹宗不利(明朝时通常因政变发生皇位更替才会于政变当年改元,如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后朱允炆失踪,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明太宗即皇帝位当年复用朱元璋的年号洪武,第二年癸未年(1403年—1404年)元旦起改用自己的年号永乐;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并复皇帝位,同年正月廿一日明英宗改元天顺)。第二者将朱翊钧在位年份的最后一年削去,第三者则是有碍朱由校于第二年辛酉年改元。经过争论,最终确定采用第二个意见。同年九月二十日明熹宗下《泰昌元年、〈大统历〉敕谕》,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1620年8月28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1621年1月21日)改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1621年1月22日)改元天启。明熹宗敕谕后,各地纷纷将准备于当年十月颁布的《大明泰昌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统一为《大明天启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由于当时交通条件限制,明廷敕谕自京师传至全国各地的时日不会太短,以致部分偏远地区在敕谕到达前按照惯例印造《大明泰昌元年岁次辛酉大统历》并流入民间。
明朝年号统计
其他政权年号
在中国,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包括后金的天命(1616年-1626年)、后黎朝的永祚(1618年-1629年)和莫朝的隆泰(1594年-1628年)。此外,日本的后水尾天皇在位期间使用了元和(1615年-1624年)这一年号。
参考资料
《明史》本纪·卷二十一 神宗二.古典名著网.2023-11-17
梃击、红丸、移宫三大疑案,开启晚明党争时代.北京日报.2024-08-08
明光宗朱常洛,苦熬38年才登上皇位,为何在位仅1个月便驾崩?.网易.2024-08-08
闫崇年:明朝灭亡与大清无关,看完“明宫三案”就明白.网易.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