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檀
王瑞檀,蒲城县人。著名爱国名相、爱新觉罗·旻宁朝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之六世孙。
正文
人物介绍
王瑞檀,男,汉,1932年10月18日出生。1947年3月7日参军。高中肄业。蒲城人。
本人经历(从八岁填起)
证明人
1941.9. ——1943.7.蒲城槐小上学 张祥林
1943.9.——1948.1.蒲城中学(蒲城县尧山中学)权 宏
1948.2.——1948.8.槎齿巷私塾 张祥林
1948.9.——1949.1.西安乐育中学 王馨茹
1949.3.——1950.3.野政宣传队(后改文工团)姚 伶
1950.3.——1955.12.西野文工团演奏员 李佑心
1955.12.——1962.6.战斗文工团演奏员 李佑心
1962.6.——1968.10.陕西军区五一剧团指导 李 侠
1968.10.——1970.7.战斗文工团创作员 李佑心
(代理组长)
1970.7.——1976.2.兰宣队(即文工团)李佑心
分队长兼创作组副组长
1976.3.——1976.9.西安市文化局文研室干部 薛增录
1976.9.——1979.9.西安市文化局艺术科干部 薛增录
1979.9.——1985.1.西安市文化局文研室干部 朱 力
1985.1.——1986.9.市戏研所干部 曹之富
1986.9.—— 市艺术学校干部 杨 琪
1956年11月17日在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由王造生、朱廷俊介绍加入共青团,曾任团小组长、支委、支书、团总支副书记。1960年超龄退团。
1975年12月5日在兰州军区宣传队创作组工作时,由李佑心、李志杰介绍加入中共,曾任党小组长。
1956年12月在兰州军区文工团工作时,因思想进步较快,全年工作优良,钻研业务获显著成绩,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6年12月因赴部队工作中与乐队小分队全体同志创立功绩,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并授予集体功纪念证。
1953年在兰州西野文工团,因全年学习、工作成绩优良,受全团嘉奖一次。
1958年在兰州战斗文工团,因参加甘南平叛战斗,受全团嘉奖一次。
1975年1月在兰州军区宣传队,因完成74年全年学习、工作任务中,成绩显著,队党委批准,受全队嘉奖一次。
1963年12月因改编《三世仇》一剧获西安市文艺会演大会剧目改编奖,同时获得音乐设计奖。
1963年春在西安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
1981年5月在西安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
1984年10月在西安加入陕西省板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85年1月在西安加入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5年1月在西安加入西安秦腔艺术研究会(理事)。
主要作品情况:
1、《板胡演奏法》与张长城合作,1955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板胡入门》与闫绍一合作,1962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3、秦腔《三世仇》与刘滨合作,1963年上演,并于1964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4、《卖女》与刘滨改编,1974年由长安书店出版。
5、电影艺术片《红鹰》作曲之一,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
6、大型秦腔《夺印》,1963年移植,并由五一剧团上演。
7、大型秦腔《南方怒火》,1964年与刘滨等人合作,同年在西安市由五一剧团演出。
8、大型秦腔《焦裕录之歌》与刘滨等人合作,1964年由五一剧团上演。
9、《进军路上》与刘滨等人合作,1964年参加陕西省文艺会演大会演出。
10、折子戏《审椅子》,1964年移植,在西安五一剧团上演。
11、大型秦腔《女书记》,1964年移植,由五一剧团、西安皮影剧社上演。
12、大型秦腔《芦荡火种》1965年移植,并由国际劳动节剧团上演。
13、大型秦腔《拉郎配》1979年8月移植,由陕西榨水剧团演出。
14、大型秦腔现代戏《全家乐》1982年移植,由西安市秦腔二团上演,并由《西安戏剧》发表。
未上演剧本:
1、大型秦腔《松柏图》1963年与刘滨合作编剧。
2、中型话剧《56次快车》1970年编剧。
3、大型秦腔《胭脂案》1979年9月与郑好学合作移植。
4、《血溅美人图》。
5、《玉镯案》。
音乐作品:
1、歌曲
《义务兵之歌》、《少而精》、《战士爱唱样板戏》、《人民发给我一支枪》、《边防军之歌》、《我们前哨班》等在《解放军歌曲》发表。
《秧歌锣鼓》在《西北战士文艺》发表。
板胡协奏曲《秦腔牌子组曲》,1959年在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节目,北京、兰州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板胡协奏曲《大寨花开遍秦川》,1974年创作。在兰州、西安市上演,并参加全军单项节目会演,由陕西广播电视台录制播放。
女声二重唱《红军扁担》,1975年参加全军会演。
男声合唱《潜伏哨之歌》,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文工团上演。
小歌剧《行军路上》,1973年兰州军区文工团上演。
小歌剧《送金匾》,1975年国际劳动节剧团上演。
《大干快上学大寨》在1976年《新歌试唱》发表。
《红柳歌》,1975年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上演。
女声独唱《野营路上》,1975年兰州军区文工团上演。
2、音乐设计
(1)豫剧《人面桃花》,1956年兰州豫剧团上演。
(2)秦腔《三世仇》(1963年)。
(3)秦腔《百岁挂帅》(1962年)。
(4)秦腔《夺印》(1963年)。
(5)秦腔《工地春秋》(1965年)。
(6)秦腔《奇袭白虎团》(1964年)。
(7)秦腔《海防前线》(1964年)。
(8)秦腔《南海长城》(1965年)。
(9)秦腔《进军路上》(1964年)
(10)秦腔《女书记》(1964年)。
(11)秦腔《焦裕录之歌》(1964年)。
(12)秦腔《南方怒火》(1964年)。
(14)秦腔《荀灌娘》(1963年)。
(15)秦腔《小八路》(1974年)。
(16)秦腔《河春》(1976年)。
(17)京剧《铁流战士》(1973年,作者之一)。
(18)秦腔《三关点帅》(1981年)。
(19)秦腔《三请樊梨花》(1980年)等。
诗歌:
《总路线赞》等40余首,刊登在《甘肃日报》、《人民军队报》。
评论文章:
1、《刘三姐音乐评论》,刊登在《甘肃日报》。
2、《评歌剧红鹰的音乐创作》,刊登在《甘肃日报》、《陕西日报》、《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