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刺花莲子草

刺花莲子草

刺花莲子草(学名:莲子草属 pungens),又称地雷草,是苋科莲子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刺花莲子草茎匍匐,分枝多,有白色硬毛。叶对生,同一对叶不等大,卵形、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刺花莲子草分布于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省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旁阳地,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刺花莲子草全草均可入药,可用于治疗腹泻日久、小儿腹泻、纳呆消瘦、带下病色黄等症状。

形态特征

刺花莲子草是苋科莲子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披散,匍匐,有多数分枝,铺在地面20-30厘米,密生伏贴白色硬毛。叶片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长1.5-4.5厘米,宽5-15毫米,在一对叶中大小不等,顶端圆钝,有一短尖,基部渐狭,两面无毛或疏生伏贴毛;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有毛。头状花序无总花梗,1-3个,腋生,白色,球形或矩圆形,长5-10毫米;苞片披针形,长约4毫米,顶端有锐刺;小苞片披针形,长3-4毫米,顶端渐尖,无刺;花被片大小不等,2外花被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凸形,在下半部有3脉,花期后变硬,近基部左右有丛毛,中脉伸出成锐刺,中部花被片长椭圆形,长3-3.5毫米,扁平,近顶端牙齿状,凸尖,近基部左右有丛毛,2内花被片小,凸形,环包子房,在背部有丛毛;雄蕊5,花丝长0.5-0.75毫米;退化雄蕊远比花丝短,全缘、凹缺或不规则牙齿状;花柱极短。胞果宽椭圆形,长1-1.5毫米,褐色,极扁平,顶端截形或稍凹。花期5月,果期7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边旷地、耕地边、河漫滩、路边荒地或干热河谷。生在路旁阳地,为一归化植物,蔓延很快。适应能力强,可生长在褐土、铁矾土、半不毛之地、平原、干热河谷等环境下,常见于小溪畔、排水沟道、路边、农家庭院。

分布范围

刺花莲子草原产于南美洲,在福建厦门海边发现。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先后出现在福建省海南省云南省四川省西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区也有分布,世界温暖地区均有分布。

繁殖方式

其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① 采取轮作、施用腐熟的厩肥、合理密植、深耕等方法,综合运用各项措施。

② 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刺花莲子草。

(2) 物理防治。在开花结果前,用割草机割去地上部分,减少种子量。

(3) 化学防治:

① 在开花前每亩使用60~80克20%的草铵膦,兑水30千克,对茎叶喷施。

② 在生长期每亩使用40~200克41%的草甘膦水剂或10%的草甘膦铵盐水剂,兑水30千克,对茎叶喷施。或在生长期每亩使用40~60克209%的百草枯,兑水30千克,对茎叶喷施。

药用价值

刺花莲子草全草均可入药,可用于治疗腹泻日久、小儿腹泻、纳呆消瘦、带下病色黄等症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9-19

[科普中国]-刺花莲子草.科普中国网.2024-09-19